文化创意创产业理论与实践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在后工业时代,从英国首次提出“创意产业”到现在,文化创意产业已逐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英美等国,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呈现出快速的发展趋势,但由于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甚至很多人不知道文化创意产业究竟是什么。这使得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遇到不少诸如制度瓶颈、人才匮乏、资金短缺等问题。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存在的一些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一些较易理解的理论。对英美等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案例进行了研究,总结吸取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经验。文中也涉及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制约因素等内容,并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议,以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目 录

引言...................................................................................................................................... 1

一、文化创意产业理论概述........................................................................................... 1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2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2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范畴............................................................................... 2

(四)各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3

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4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 4

制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因素............................................... 5

从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实践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5

(一)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灵魂................................................................... 5

(二)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作用突出........................................................... 6

(三)知识产权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 7

(四)集聚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 8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致谢.................................................................................................................................... 13

 


引言

20世纪下半叶,在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在众多产业中后来居上,出现了大批实力强劲的大企业,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已经证明,文化创意产业是潜力巨大发展速度很快的优质产业。

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着缺乏创意、文化消费需求低、文化从业人才匮乏、产业化程度低、管理制度不健全、资本短缺等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使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需要更多实践的经验与理论的指导。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已有相当的基础,一批全国及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蓝皮书出版,一批西方文化创意产业的报告和著作发表,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的案例研究也已发布,成果是显著的,但与飞速发展的现实相比仍不相称。而英美等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含义、内容、发展内涵与结构、政策与管理体制、发展路径和战略模式等理论不断发展与完善,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我国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仍十分必要且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与成功经验。

本文从更好地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出发,对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和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提出进一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议。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基本理论如概念、特征、行业范畴等的研究,使读者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制约其发展的一些问题。第三部分从国内外的案例出发,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尤其重要的关键内容如创意、政府作用、知识产权、集聚化。从具体的案例中提出问题并给出发展建议,从而从整体上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       

一、文化创意产业理论概述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众说纷纭的产业,目前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的研究者,对于此产业的概念性描述都不尽相同,诸如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内容产业、版权产业等不一而足。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的“创意产业”一词,该文件明确提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1]

国际上还有许多国家使用“文化产业”这一说法,比如欧洲的芬兰、亚洲的韩国等。目前我国占主流的说法也是“文化产业”。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2]我国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美国等国家,它们根据本国的特点对创意产业进行了演绎,形成了版权产业的概念。

作者认为,不管这些国家和地区怎么定义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它们都源于“文化”和“创意”两个核心词。“文化”是每个国家和地区历史的产物,是珍贵的资源。“创意”是产生新事物的能力,这些创意必须是独特的、原创的以及有意义的。“文化创意产业就是依靠文化的积累,以文化为基础,发挥人的灵感和想象力创新出新的内容并将其转化成商品和服务的产业。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1.高知识性

文化创意产品都是以文化资源、创新理念为核心,是将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凝聚在商品或服务上表现。文化创意产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呈现出高知识性的特征。如电影、电视等产品的创作是通过与光电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媒等相结合而完成的。

2.高附加性    

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文化创意产品价值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

3.强融合性

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兴产业,具有高度的融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文化消费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在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作用巨大。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范畴

究竟哪些行业才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范畴,使用不同定义的国家和地区划分也不相同。

按照英国的观点,在创意产业所涉及的13个行业中,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专业性人才成为创意人的主体,他们与在专业设计制作公司和传统行业相关部门从事创意设计的专业人士一起,为社会不断提供大众文化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广告业、建筑业、艺术与古董市场、工艺、设计、流行设计与时尚、电影与录像带、休闲软件与游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与计算机服务、广播电视。[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印刷、出版、多媒体、视听产品、影视产品、工艺设计等六大行业归属到文化产业范畴,这是一个相对较窄的范畴。[4]

我国根据《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将文化产业分为文化服务与相关文化服务两个部分,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三个层次和八个大类:新闻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5]

文化创意产业共包含13个行业门类:视觉艺术、音乐与表演艺术、文化展演设施、工艺、电影、广播电视、出版、广告设计、品牌时尚设计、建筑设计、创意生活、数字休闲娱乐。

(四)各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作为一种后工业时代的新经济现象,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得到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支柱性产业。

1.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英国是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理念的国家。1997年,首相布莱尔提出通过英国引以为豪的高度革命性、创造性和创意性来证明英国的实力,将英国传统的世界工厂变成现代的世界创意中心,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因此获得巨大发展。目前,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的增长速度为12%,是整个国民经济增速的两倍,占其GDP8.2%,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企业超过15万个,吸纳的就业人数占英国就业人口总数的8%以上。

2.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美国是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产业之一。世界上最大的跨国文化创意产业集团如华纳时代、迪斯尼等均为美国企业。

目前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的增长速度达到14%,占GDP30%以上,其年产值在国内GDP中达1/4。版权产业产值达12 500亿美元,占GDP12%,版权出口超过汽车、农业、航天,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2007年全部版权产业雇佣1171万人,

占就业总人数的8.51%。 

3.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日本政府1995年就已经确立了21世纪的文化立国方略。目前日本文化创意产业部分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居于领先地位。尤其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给日本带来巨大的收益,其年营业额达到230万亿日元,国内与动漫有关的市场规模已超过2万亿日元,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20%。据统计,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六成以上来自日本,在欧洲达八成以上,日本动漫已开始主宰世界动漫市场。日本正从一个传统的产品制造大国,转向一个文化产品生产和输出大国。

二、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

1.文化创意产业缺乏“创意”

内容为王”,内容是文化创意产业产业链最上游和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中国最弱的部分。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近几年增速惊人,2004年至2010年,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3%。在几个发达省区,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超过5%,成为支柱产业。但谁也不能否认,繁荣背后是创意的荒芜。如同《华盛顿邮报》一篇评论所说:“除了一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是原创和有新意的,今天的中国文化以对西方商业成功者的粗糙模仿和缺乏艺术趣味的作品为人所知”。

2.科技含量较低 [6]

科技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领域运用程度低是制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日等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其先进、发达的科技水平基础之上的。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普及,高科技与文化产品相结合的潮流席卷全球,而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水平,无论在舞台技术、印刷技术,还是图书销售、影视制作等方面,都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很多领域仍停留在传统的工艺水平和制作流程上,严重影响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3.产业化程度低

首先,无论从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还是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本国GDP来看,我国的产业化都明显低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

其次,就文化创意产业单位而言,存在着单位规模偏小,文化经营性企业单位负债经营较为普遍,文化事业单位的支出收入比偏高等情形。

再次,文化创意产业集约化程度低。

4.集约化程度低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约化程度低,生产要素配置过于分散,规模经济的影响力甚微。

从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具有雄厚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实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在参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带动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已经组建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集团,但这些集团在规模上与发达国家还具有一定的差距,总体上产业集中度仍然较低。

从地域角度看文化创意产业集约化,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化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

(二)制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因素

首先,计划体制与市场方式的矛盾阻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7]从体制和制度因素来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落后于经济发展的一大原因是在文化领域还没有打破计划体制的藩篱,市场的运作方式被计划之手严重束缚住了。  

其次,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渠道单一。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本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投入,受政策制约民间资本与外资很难进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这对于发展壮大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十分不利。投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重要原因。

再次,创意人才的缺乏,特别是将内容通过产业化方式转化成市场需求的创意人才的不足,也严重影响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除了要有好的政策和机制外,关键还在于人。目前文化创意产业最缺两类人才:一是内容创意人才,二是将内容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人才。

三、从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实践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一)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灵魂

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下面以美国影视为例来看创意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打着中国风招牌的《功夫熊猫》是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动作喜剧电影,本片以中国古代为背景讲述了一只笨拙的熊猫立志成为武林高手的故事,其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国元素。20085月,影片一上映就席卷全球,取得631,744,560美元的票房成绩,相当于07年国产电影票房总和。

 “熊猫是中国国宝,功夫是中国招牌,何以电影诞生一百多年,国内动漫产业就从来没有开发过熊猫这一经典创意?反倒让好莱坞抢先推出了熊猫的三维动漫形象,还顺便利用了中国电影打出来的天下熊猫铺路?

“无创意,不营销”,有好的的创意才能创造高的经济效益。归根究底这是一个“创意”问题。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只有几百年历史的美国所不具备的优势。然而美国的《功夫熊猫》却成功了,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充分发掘了“中国风”的精彩内涵,它有足够的创意。有创意才会有特色,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最终转化为经济效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正是缺少了这种创意,明明资源就摆在那里,却没有人想到拿来去丰富和发展我囯的文化创意产业。

《哈利波特》系列是美国又一成功影视作品,它之所以能够为全球儿童所喜爱同样是因为它的创意,因为它的精彩纷呈的故事内容。反观国内儿童影视创作,大多充满了说教色彩。依据历史一句事实的本位主义色彩,扼杀了创作者的灵感,力争每个故事都要讲出一个道理,使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成了空洞的教条。

从早期的米老鼠、加菲猫到如今的哈利波特、功夫熊猫,美国经典动画形象层出不穷,原因就在于他们善于从其它民族的历史和故事中去创作文化产品。而我国除了60年代的《大闹天宫》中塑造的孙悟空形象在国际上造成重大影响后再没有能够走向国际的好作品。在国内我们虽然也有像喜羊羊、蓝猫等成功作品但都无法与美国相比拟。没有好的创意,就不会有有影响力的作品,再加上中国在品牌塑造方面和对于品牌开发打造产业链方面的弱势,使得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远低于美国。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就业人员占总的就业人员比例低,就业人员缺乏创新意识等都是造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缺乏创意的原因。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灵魂,基于我国的现状,我们必须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建设,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意识,从外国的一些成功案例中去看到我国创意方面的不足,借鉴国外的经验,走出一条自己的、独特的创意之路。

(二)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作用突出

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作用突出,以英国的创意城市谢菲尔德为例不难看出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谢菲尔德是世界著名的创意产业城市,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它被誉为“最肮脏的城市。”谢菲尔德的转变源于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的“推动城区复兴和发展”计划,这项政府计划,通过引进“活化措施”、“文化创意产业”等项目,重新打造了城市面貌。

政府在旧工业城市到文化创意城市的转变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的介入为创意产业的兴起提供政策和空间支持。[8]英国政府明确提出了政府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责任,认为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与产业内部的创新有关,还与中央政府和城市政府的发展战略和文化规划密不可分,并且制定和健全了知识产权的法规体系,保护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理顺事业与产业的体制问题,引导公共财政和民间资金的投入,构建成熟的创意产业园区,为创意成果产业化和创意产业集群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和基础配套设施。

政府的有所作为是英国创意产业取得世界瞩目成就的重要原因。英国政府在创意产业的培育、扶持、发展和保护以及推动创意城市发展等方面留下的宝贵经验,为我国创意产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从政府角度来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首先应当承认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体制不健全、投融资单一、经营集约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法规体系不成熟等众多问题,其次应当尽快采取一些措施来发挥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深化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加快文化产业重组步伐,提高集约化程度;加快实施高新科技带动战略,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文化产业的法制化水平。[9]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也许会遇到更多的问题,政府应当吸取成功国家的经验来走好自己的发展之路。

(三)知识产权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

知识产权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从“王致和海外商标维权案”到韩国端午节申报“非遗”,无一不证明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王致和海外商标维权案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华老字号企业海外维权第一案,是企业维护知识产权的典范。

知识产权是名符其实的商业财产,任何拥有文化创意成果的组织和个人都可以

将知识产权当做一种资源资本进行产权交易、产业化运作、资本投资。[10]让我们看看知识产权究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什么。

21世纪初,英国创意产业增加值超过500亿英镑,1999年辣妹组合的版权收入达到3000万欧元,超过了钢铁出口总额。美国通过技术,版权等直接出口的无形知识产权占总额接近70%,达到近400亿美元,超过飞机出口额。

知识产权带来的经济价值告诉我们,知识产权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处于初级阶段,具有明显差距。我们应当意识到我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缺陷,通过立法、宣传等手段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采取措施:

1)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从笼统扶持科技成果转化到重点支持专利项目,加快知识产权的创新。

2)在资金上予以扶持,政府应建立专利基金,以财政、企业为主体,广开资金来源,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筹集资金。重点支持那些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专利技术的实施。

3)在机制上予以保障,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立法执法体系,加大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通过执法来推动全民重视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激励科技人员创造出更多的知识产权成果,鼓励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产业,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同时,王致和商标海外维权给国内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带来了重要启示:

1)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必须具有全球保护意识,在国内注册商标等企业知识产权的同时在海外也要及时注册。

2)一旦企业发现其商标在外国被恶意抢注以后,不要用简单的变被动的妥协的方法,用大笔费用换回商标,而是积极主动的用法律手段去夺回自己的权益。

3)企业应该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系统,专门负责管理和维护商标、产品研发、创新成果、专利、发明、著作权等知识产权。[11]

相比较王致和海外维权的成功,给我们从反面敲响知识产权保护警钟的是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韩国“申遗”成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蕴藏着巨大利益。同时我们也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虽然部分已经得到妥善保护,但仍有许多文化正遭受着失传、流失、盗用、颠覆等问题,亟待通过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的文化底蕴是别国没有的宝藏,中国的文化资源是中国未来生存和竞争的最重要的法宝和利器。中国要参与全球化经济并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利用知识产权长期保持文化资源优势。因此中国必须发展知识产权战略,创新当今的知识产权制度和法律,否则失去知识产权将失去一切。

(四)集聚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

潘家园是北京市认定的首批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它始建于1992年,园区由潘家园旧货市场,古玩城,古典家具市场等九家古玩艺术品交易市场构成。根据2007年统计,潘家园经营面积12万平方米、摊位5771个、从业人员1.5万、日流量9万、年交易额据保守估计在22亿元以上。

事实上,国际上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现象。集聚的类型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以人为本的集聚区,如美国纽约的soho、北京的798艺术区等依市相生的集聚区,如洛杉矶的好莱坞划园而治的集聚区,我国多数采取的就是这种园区式的发展模式,如潘家园综合型文化集聚区。[12]集聚化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大量出现对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非常有利,它不仅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得以实现,而且也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加脚踏实地。不过,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两方面:一是整体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面,包括理念,体制以及人才等诸多不足与欠缺。二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方面:①简单沿袭传统工业园区或科技园区的模式。②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房地产化。③运营模式简单,缺乏对集聚效应的发开。

对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与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各集聚区规划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既要提供运输、电讯、公共服务等一般园区建设所需要的效率基础结构,又要提供包括研发设施、风险投资、知识产权法和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等创意基础结构。比较而言,效率基础结构不完备的集聚区的发展将十分困难的,但是没有创新基础结构的保证,集聚区将没有任何前途。创新基础结构是保证集聚区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是集聚区区别于一般工业园区的重要区别。集聚区的建设,对创新基础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满足这种要求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将决定集聚区的发展速度。

2.培育宽容的社会氛围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集聚区不可缺少的就是创意。创意的集聚也是文化创意人才的集聚。宽容的社会氛围,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沟通,吸引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有创造力的人才的集聚。集聚区的规划应体现以人为中心,集聚区不应当是一个冷冰冰的工厂,而是一个推动产生创意的地方,一个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合一的地方,一个享受工作的地方。

3.确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政府有所作为

对集聚区的管理一定要建立在与市场经济实践相适应的层面上。政府应当起到适当的作用又不可过分干预。在集聚区的建设与结构升级中政府作为一个推动者的作用的体现,应当是帮助建立一个由市场自身暂时解决不了的公共服务平台的配置。

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了广泛重视。从全球经验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因此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

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弱小到壮大,由分散到集中,由自发到自觉的演变过程。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总体来说,是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的。

我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理论的指导与实践的经验。本文前半篇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含义、特征、范畴、国内外发展状况的研究正是为了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理论指导,而后半篇则从我国与外国成功的案例中探讨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中特别重要的“创意”、“政府作用”、“知识产权”、“产业集群”的问题,总结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经验。希望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指导下,使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1] 《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

[2] 金元浦:《文化产业相关概念研究》,文化产业网,2006-1-19

[3]魏鹏举:《文化创意产业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p22

[4]魏鹏举:《文化创意产业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p23

[5]魏鹏举:《文化创意产业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p24

[6]李丹,宫国鑫:《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府对策》,文化建设,2005年第5期。

[7]李丹,宫国鑫:《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府对策》,文化建设,2005年第5期。

[8]李明超:《创意城市与英国创意产业的兴起》,公共管理学,2008年第4期。

[9]李丹,宫国鑫:《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府对策》,文化建设,2005年第5期。

[10]李宇红,白庆祥:《文化创意经典案例教程》,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p282

[11]李宇红,白庆祥:《文化创意经典案例教程》,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p294

[12]孔建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研究》,文化建设,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