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前三季中国经济增长依然靠投资拉动


谢逸枫:前三季中国经济增长依然靠投资拉动

   导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3年10月18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介绍2013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盛来运表示,可以用“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稳中向好”这12个字概括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回升,既有国外、国内、政策等因素的积极推动,也是企业主动调整的结果。盛来运指出,总体平稳是指经济运行的态势比较平稳,主要指标在预期的目标区间之内,波动幅度不大,三季度的GDP增长7.8%,二季度增长 7.5%,一季度增长7.7%,基本上在0.3个百分点之间波动。前三季度物价的总体表现也是基本稳定的,今年二月份是春节,9月份是中秋节,这两个月 CPI稍微超了3%以外,其他各月的物价指数基本上都在2%—2.5%左右的区间运行。就业形势总体也是比较稳定的,今年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继续增加, 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人数增长了3.1%,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前三季度经济总体运行是平稳的。10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意外没有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任何操作,此为7月30日逆回购操作重启以来的首次暂停。桂浩明表示,这是收紧银根的措施,资金面面临着压力。

 

   著名房地产专家、美国GLG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学院院长谢逸枫直言:“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依然是投资型与消费内需型拉动,经济增长拉动“三驾马车”中,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45.9%,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是55.8%,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增长贡献率是-1.7%。这意味着,前三季度中,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的主力。国内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有所改善,主要表现在社会预期积极向好,不仅是PMI,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大数据方面,都体现出了经济趋稳的趋势。不仅是三季度的产销率在不断提高,产能过剩情况有所好转,企业的利润率也在上升,这些都表明了经济复苏的迹象。”

   著名房地产专家、美国GLG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学院院长谢逸枫表示:“随着年中稳增长的微刺激政策出台以来,内外部市场需求渐旺与投资加大及进出口还转等国外经济市场复苏,三季度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毫无疑问,今年四季度经济会继续回升向好,但由于基数较高的原因,增速可能比三季度稍微回落,全年增速应该会高于7.5%的调控目标。但是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等国际机构的预测来看,大家对未来整个经济增长的信心不是很足。国内而言,目前我们整个处在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影子银行问题都在等待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经济向上趋稳的态势,同时对面临的问题要提高警惕。””

   著名房地产专家、美国GLG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学院院长谢逸枫认为:“尽管第三产业增长迅速,但投资拉动GDP的现状仍然难破解,尤其是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在用电量、运输、信贷等数据均出现上涨,说明内需在扩张。消费从今年3月起一直保持平稳。由于三季度经济快速回升的主要原因还是投资,包括高铁建设加速、地方兴建交通枢纽等。相对于第二季度看,三季度GDP回升主要是因为投资和消费回升,同时还有去年同期偏低的基数。基于民间投资仍然低迷、企业利润总体震荡反复,中国经济仍处于‘弱反弹、会反复’的弱势震荡状态。”

   著名房地产专家、美国GLG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学院院长谢逸枫称:“三季度GDP增速7.8%,表明今年的7.5%目标是完全没有任何压力,调控政策不会大动,稳定是主旋律。目前外需仍然不振,而且内需在三季度补完库存后,四季度仍面临去库存的压力;此外,重要此外,中央对经济的调控容忍度放宽,主要关注转型升级,稳增长的政策会少些,预计全年GDP为7.6%到7.8%水平。”

   著名房地产专家、美国GLG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学院院长谢逸枫认为:“进入三季度以来,一系列经济数据印证了经济的回稳复苏。三季度国内PMI每月逐步回升,企业对未来经济运行的预期明显改善,经济运行呈现明显走稳态势。PPI降幅连续数月收窄,9月份环比增长0.2%。信贷数据明显高于预期,说明企业信贷需求旺盛。 发电量、铁路货运量以及中长期信贷增速模拟的克强指数从6月份已经开始出现连续三个月回升,预示着三季度国内经济增长动能可能转向扩张。”

   著名房地产专家、美国GLG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学院院长谢逸枫指出:“在经济复苏过程中,四季度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一方面是外部主要是美国财政僵局与QE退出的时机和力度及债务危机的处理,都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一方面是国内经济风险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分化和地方政府债务、制造业与实体经济复苏缓慢、货币超发与重复投资。”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秋粮有望再获丰收

 

全国夏粮总产量13189万吨,比上年增加196万吨,增长1.5%;早稻总产量3407万吨,比上年增加78.3万吨,增长2.4%;秋粮有望再获丰收。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803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猪肉产量3831万吨,增长2.1%。生猪存栏47541万头,同比增长1.5%;生猪出栏50259万头,增长1.9%。

二、工业生产稳中有升,企业利润继续增加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集体企业增长4.5%,股份制企业增长11.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9%。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制造业增长10.3%,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8%。分行业看,41个工业大类行业增加值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8.9%,中部地区增长10.5%,西部地区增长11.0%。分产品看,前三季度464种产品中有338种产品同比增长。其中,发电量增长6.8%,粗钢增长8.0%,钢材增长11.7%,水泥增长8.9%,平板玻璃增长11.3%,十种有色金属增长9.8%,焦炭增长8.2%,硫酸(折100%)增长4.8%,烧碱(折100%)增长4.4%,化学纤维增长7.5%,乙烯增长6.4%,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8.4%,集成电路增长9.3%,汽车增长15.3%,其中轿车增长14.5%。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7%,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82148亿元,同比增长4.5%。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环比增长0.72%。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4864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7个百分点。其中,主营活动利润35801亿元,同比增长4.9%。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主营活动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14个行业主营活动利润比去年同期减少,1个行业由去年同期主营活动亏损转为盈利,1个行业主营活动亏损比去年同期减少。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9元,以利润总额计算的利润率为5.4%,以主营活动利润计算的利润率为5.6%。

三、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速略有回落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920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2%),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99001亿元,增长17.6%;民间投资196611亿元,增长23.3%。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18.8%,中部地区增长23.4%,西部地区增长2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799亿元,同比增长31.1%;第二产业投资132607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投资169802亿元,增长22.3%。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130386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采矿业投资9835亿元,增长11.1%;制造业投资106773亿元,增长1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3778亿元,增长17.0%。前三季度,基础设施(不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投资48403亿元,同比增长25.1%。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前三季度到位资金348540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6.6%,国内贷款增长16.6%,自筹资金增长20.1%,利用外资下降8.5%。前三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65497亿元,同比增长13.3%;新开工项目301504个,同比增加25228个。从环比看,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28%。

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112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7%),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9.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3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1449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3%;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6.4%。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843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5.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3.9%。全国商品房销售额54028亿元,同比增长33.9%,增速比上半年回落9.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34.5%。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516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降幅比上半年缩小7.1个百分点。9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446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6%,增速比6月末回落2.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87828亿元,同比增长28.7%,增速比上半年回落3.4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增长32.3%,自筹资金增长18.4%,利用外资增长23.4%。

四、市场销售增长平稳,乡村增速快于城镇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81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84571亿元,同比增长11.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5799亿元,同比增长12.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3018亿元,增长14.5%。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8178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商品零售150639亿元,增长13.4%,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78729亿元,增长12.1%。其中,汽车类增长9.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7%,家具类增长20.6%。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环比增长1.24%。

五、出口增速有所回落,进口增速略有加快

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30604亿美元,同比增长7.7%,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出口16149亿美元,增长8.0%,回落2.4个百分点;进口14455亿美元,增长7.3%,加快0.6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169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16162亿美元,增长7.8%;加工贸易进出口9894亿美元,增长0.7%。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7945亿美元,增长8.9%;加工贸易出口6250亿美元,下降0.9%。进口额中,一般贸易进口8217亿美元,增长6.8%;加工贸易进口3644亿美元,增长3.6%。9月份,进出口总额3561亿美元,同比增长3.3%;其中出口1856亿美元,下降0.3%;进口1704亿美元,增长7.4%。

六、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2.7%。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4.4%,烟酒及用品上涨0.6%,衣着上涨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5%,交通和通信下降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4%,居住上涨2.8%。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同比上涨4.9%,油脂价格上涨1.7%,猪肉价格下降0.9%,鲜菜价格上涨5.2%。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1%,环比上涨0.8%。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半年缩小0.1个百分点;9月份同比下降1.3%,环比上涨0.2%。

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2%;9月份同比下降1.6%,环比上涨0.2%

七、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

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206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9元,同比名义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8.9%,经营净收入增长9.9%,财产性收入增长13.0%,转移性收入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7627元,同比名义增长12.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7.1%,家庭经营收入增长8.0%,财产性收入增长23.2%,转移性收入增长17.4%。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7925元,同比名义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中位数6554元,增长13.2%。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7392万人,同比增加525万人,增长3.1%。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542元,同比增长13.0%。

八、货币供应增长较快,新增贷款同比多增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7.74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上月末回落0.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1.23万亿元,增长8.9%,比上月末回落1.0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5.65万亿元,增长5.7%,比上月末回落3.6个百分点。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70.28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03.09万亿元。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7.28万亿元,同比多增5570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11.27万亿元,多增2.23万亿元。

关于“稳中有升”,盛来运表示,稳中有升主要是指在国家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政策措施的推动下,三季度经济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实体经济稳中有升。主要表现在三季度GDP增长是7.8%,比上半年回升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三季度增长10.1%,比上半年加快0.8个百 分点,投资、消费、出口,这些关键的指标都有些回升。GDP变化还表现在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上,由于国内的需求有所回暖,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环比正增长,同比降幅收窄,这反映市场的一些积极变化。总体来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主要指标处在合理区间,有利于调结构、促改革。下一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紧扣主题主线,下更大的力气促进改革开放,下更大的力气调结构、转方式,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长期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关于“稳中向好”,盛来运表示,稳中向好主要是指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有所改善,主要表现在社会预期积极向好,结构调整稳中推进,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预期向好也是三季度发生的积极变化,在中央明确的宏观政策导向下,社会预期趋于稳定,企业发展积极性比较高,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 PMI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结构调整在稳步推进,主要表现在无论是从地方政府还是从企业的层面上,调结构、转方式的认识比较统一,积极性也比较高,所以在产业层面上也出现一些分化,新兴产业增长的速度要远远快于传统产业,特别是一些新兴现代化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比较快。经济增长的质量也有所提高,1—8月份规模以上的工业的利润增长12.8%,比上半年提升1.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也都在继续增加。以上这些 情况的变化说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在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即使经济增速有所波动,但是内在的结构与其增长的质量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这同时也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冷静发力、保持定力,创新宏观管理方式,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方式是有效的,是正确的。

谈及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回升的原因,盛来运指出,从影响因素来讲,应该说是有多种因素,既有国外的因素、国内的因素、政策的积极推动,也有企业主动调整的结果,综合这些因素,最主要的是三个方面:首先得益于国务院及时创新宏观管理方式,明确调控区间,这对引导社会预期、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企业的信心增强,社会预期稳定,就愿意签单,愿意扩大投资。第二个方面是,从一季度开始党中央、国务院有序地围绕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经济平稳运行注入了新的 动力和活力。例如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的行政体制改变,还有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这些都为企业经营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环境,有利于激发民营企业的投资活力。加大棚户区改造,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包括前段时间出台的“宽带中国”的战略,鼓励信息化消费,这些方面都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内需潜力。第三个方面的因素可能与国外经济复苏、企稳好转有一定的关系,很多发达经济体从今年的二季度开始缓慢复苏,这对扩大出口或者是稳定出口产生了一些积极的作用。

   2013年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三季度国民经济数据,前三季度,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国民经济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867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669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75118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175975亿元,增长8.4%。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总体来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主要指标处在合理区间,有利于调结构、促改革。下一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紧扣主题主线,下更大的力气促进改革开放,下更大的力气调结构、转方式,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长期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