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正补充金陵手绘“温州生态园部分人文古迹分布图”


日前(9.12)《温州都市报》B8-9版 地理刊登题为:“从山乡到水乡——温州生态园,一部厚重的人文史”,系署名金陵撰稿。版面中间有金陵君手绘“古迹分布图”一幅,如图一:
                                              图一
 
浏览之后,觉得有些与事实不一。仔细对照时发现确实讹误,即作更正补充。详见如图二图三
                                                      图二
图三
 
以下借助19891228日“瓯海区地名委员会”编印《瓯海县地图册》,扫描27页“茶山镇”并依照“规范”地图方位“上为北,下为南”画法,进行局部放大补充如图四、图五。
                                                             图四
                                 图五
 
   而且B8版有介绍“南柳·寿徵庵、黄淮纪念馆”的一段文字,如图六:
 
                                                               图六
【注】
1、蓭=菴=庵。《南柳黄氏宗谱》杨士奇《东里集》“寿徵之菴”、“静菴”均作“菴”,为第一次见到用“蓭”。
2、温州人,宜补充作“温州城区人”。                      
3、洪武进士,宜补充作“洪武丁丑进士”。
4、文渊阁大学士,误。黄文简1402年即入南京文渊阁(办公室)专掌制敕。本人目睹洪熙元年(1425)正月十六日给黄淮八任诰命才出现:“七任通政使司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字样。
5、四朝,误。五朝: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  
6、为父亲黄性建别墅,名“寿徵庵”,误。寿徵庵建于永乐九年(1411)七月十五日,黄淮正在南京忙着呢!
关于“寿徵庵”情事,请详见“百度百科·寿徵庵”本人创建该词条时(2009.2.13 19:28版本)就有杨士奇“寿徵庵记”“黄性‘题潇湘秋意图后’”等等。
7、陈叔起,后面要加上“王绂合作”。《潇湘秋意图》之情事,请详见“百度百科·潇湘秋意图”的2~5次历史版本,本人有提供资料,可参阅。
8、余,最好用“馀”字。         
9、“舫,舫”两处,还是改用“船”字为宜。黄文简公介庵集·归田稿二第六篇“书画记”。拙编于《黄淮文集》第233页,其后有4条注、及本按语,可以参阅。
10、“经信河、小南门河”,值得商榷,(以下拙编在写“黄少保传”文稿一段):“从巾湖里(宋时称孝廉坊、幞头河,明·正统之后称黄府巷至今。)中间(温州仪表厂门口),开船往西至信河左转往南到底是来福门,并没有‘水门’可出入;如开船即往东行驶,过‘玉廊桥’,右转沿府西‘濠沟’往南经‘冰壶潭’左转往东,过府前街右转往南旁经‘王木亭’继续往南旁‘古仓基’出永宁门(小南门)经水门桥左转往东经‘城下河’、经瑞安门(大南门)前水门外右转往南经过‘瓦窑弄’、‘扈屿’(均巽山西边)、茶院寺沿(南塘街往南)即温瑞古驿道‘七铺河路’经‘李(丽)田’、‘吴田(梧埏)’、‘横港头’、‘嶂屿山’、不到‘白象后’即左转进入丁岙河往东不远,拐往东南进入舜岙河,快到“浃潭”前,右转往南90丈左转往东就可见壹座‘三间官桥’经‘官桥’东进入‘步水潭’,船可以停泊在寿徵庵南门前埠头上岸。”黄府巷返寿徵庵无须过“白象”、“睦竹垟”,船夫不会“舍近求远”的,除非主人有事需要经过“睦竹垟”那是另一回事。
 
   图七 蓝色虚线亦“书画船”可以行驶线路,其中谯楼南“五福桥”桥柱有“水则”,可以观察了解城内外水平情况。
 
11、“诚信为人本,孝悌敬祖宗”,是黄建南于2003101420时许在“知省斋”题就拙撰上联“诚信为人本”;建南“信口”叙云:“孝悌敬祖宗”并完成之。时南柳宗亲圣贤、纯熙在场观看。对联石刻运到纪念馆门口,安装时本人也在场,摄有照片(一时懒得寻找)。不过建南兄所写原稿索取回来,现在“知省斋”束之高阁,如图八。
 
                                                                                    图八
 
12、“他的墓在黄淮纪念馆不远处”误。他(吴竹庵家族)的墓,在南柳河“大河丼”的东面横过“南大路”进入茂密杨梅树木不远处就是,须请当地熟悉向导带领为宜。所以,金陵手绘图中将吴墓往南“移动”了数百米。
  图九网络截图 (加注:HM 黄淮墓;WM 吴氏家族墓地,表臣墓,据方嘉松言“在龙湾(?地名不详)现在是爿坦”)
 
 据黄文简公介庵集卷十一归田稿四 第十五篇“竹庵处士吴公墓志铭”(拙编《黄淮文集》305页)记述:“长子黄棐是吴竹庵女婿”,即黄、吴为儿女亲家。但没有涉及吴表臣之情事?故存疑,很值得深入探究,有机会专题讨论之。
 
附录:                  西溪吴表臣墓重修落成
20020604 02:13:01来源:永嘉网字体:
核心提示:
前天,宋朝名臣、吏部尚书吴表臣之墓,经市县文物部门指导,投资20多万元重修落成,瓯江两岸吴氏后裔80多人聚首西溪乡吴宅举行庆典仪式暨建造吴表臣纪念馆动员大会。

  吴表臣(1084-1150),西溪吴宅人。北宋大观三年(1109),与兄鼎臣同登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尚书。秦桧第二次任宰相期间,宋金和议,秦桧许以升官为诱饵派吴表臣出使划定宋金地界,吴表臣毅然拒绝。接着,吴表臣又因晋安郡王赵伯琮封典与秦桧意见不合被罢官。后来,起用婺州知州。前天,吴氏后裔决定在西溪吴宅再投资80万元建设吴表臣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