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到底想问责什么


  一个月过去了,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派出的8个督查组分别对北京市等16个省(市)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检查结果表现各项政策措施得到了较好落实,调控成效不断显现,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有效抑制。

  但同时,也有很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一是近期一些城市房价环比出现上涨,导致市场预期发生变化,稳定房价的压力加大。二是个别地方存在通过放松限购条件、发放购房补贴等方式,刺激住房消费的苗头。三是部分城市今年上半年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完成率较低,个别城市不到10%;一些地方的市场监管力度需要加大,部分城市尚未建立预售资金监管制度,一些楼盘的价格公示不够规范。

  但是这些观点都太过泛泛而谈,所以对于这些观点,不同的人完全可以进行不同的解读,并自圆其说,因此房地产市场就变成了一个“罗生门”,似乎永远都说不清楚。

  商业地产受宠,价格上涨受益于商业配套

  如果单纯通过因为一些城市房价持续环比上涨,就认为房地产开始回暖,如果这样计算,自8月上旬开始,主要城市房地产交易量开始回落,是否市场预期又要发生变化了?

  据华本地产研究院统计结果表明,目前销售比较火爆的楼盘无非是两种情况:

  一是低价入市,价格比周边二手房价格便宜近3层,在陕西佳诚地产在东二环开发的大型楼盘以5000元的价格开盘,比附近二手房便宜近60%。导致企业刚发出认购信息,还没来得及蓄客,134套房子就抢购一空。一方面是该价格已经低于成本价。另一方面是该项目配置近32万平米的商业,是西安最大的城市综合体。

  二是商业配套好,在8月17日,龙湖地产再现“夜光”项目,当日成交1.6亿,而该项目有近40万平米的商业配套。

  这些房子根本无需任何政策的刺激,同时这一类房子的价格上涨是必然趋势,不可能通过行政手段可以打压下去,以龙湖为例,在其17日公布的半年报中显示,上半年公司营业额为145.5亿,同比增85.3%;毛利率为46%。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1%。在上半年合同签约额中,51.7%来自于西部,25.1%来自环渤海,23.2%来自于长三角。同时今年上半年投资物业经营面积同比增8%,租金收入涨35%。这其中体现了两点:一是西部的房地产发展增速远远高于东部区域,二是拥有自持物业的房地产开发商对于调控的影响很小。

  大企业逐鹿土地市场,中小企业举步维艰

  人们都说房地产企业的信心开始提升,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最近多数新拍卖土地都被大型房地产公司拿到,有国企或者地方政府背景的开发商也很活跃,但私营开发商处境仍很艰难。买地方面,开发商仍保持谨慎。

  据华本地产研究院不完全统计,近80%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在土地市场上受挫。由于大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已经得到有效改善,因此还不曾听说买地时出现付款能力问题。但规模较小的开发商仍现金紧张,大型的、资金充裕的开发商从处境艰难的小型开发商手中买地成为了一种常态。龙湖集团今年已经买了11个项目,上半年买了7个,这两个月又买了4个,而且大部分是以底价获取的。

  截止到现在,从统计局的数据中显示,2012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资金缺口达到1.3万亿元,如要弥补上述缺口,需要将销售规模提高25%。因此地方政府并不愿意降低地价,尽管土地流拍频现。但是很多开发商反应地方政府拒绝降低地价。这或许标志着政府官员也认为土地市场会恢复。但同时,这一事实表明,房地产部门一个根本的问题没有改变。高地价是高房价的主因,而高地价深植于地方政府的开支计划和创收能力的不对等,即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的依赖。我们担心不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地价不会下降只会上升。

  因此国务院虽然喜欢到处问责,但是不从根源解决问题,政府可以控制土地供给节奏,把地卖到合适的价格,那时候,即便你是买第一套住房,也绝不会便宜过现在。即使国务院把所有的开发商全部枪毙了,房价不能回到合理的水平。

拓展阅读:http://blog.sina.com.cn/s/blog_81c70a5301012rg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