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顾拜旦先生将奥运会参赛运动员是定义为业余运动员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体现出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作用与奥运会强调参与的宗旨。
然而,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一些国家的政府开始强力介入奥运会的比赛,把奥运会看作是展示该国实力的一个舞台。因此,如何多拿金牌就成为其首要的考虑因素。于是倾一国之力,专门培养拿金牌的运动员就成为其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目标。甚至某些国家为此而不顾运动员的将来与身心健康,不惜采取一些对人体有伤害的药物,即现在国际奥委会所严格禁止的那些禁药。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了金牌,这些都顾不上了。前东欧某些国家的运动员就是最好的例子。
什么时候,我们的奥委会也像美国的奥委会这样,需要自负盈亏,而并非是目前这样的全部依靠国家拿纳税人的钱来养着他们,当然, 在遇到像奥运会这样的世界级重大的体育比赛时,国家可以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而把节省下来的那些钱,用到全民健身上去,在全国各地多分设一些健身体育设施,供普通老百姓日常锻炼之用。这比多拿几块金牌不知道有意义得多少。只有到那时候,中美两国之间在奥运会上的金牌数量才真正的具有比较的意义。像现在这样,则纯属扯淡的性质而毫无意义,甚至还极为无聊乏味。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奥委会
评论
1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