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城建“第一高楼”不能头脑冲动


  建"第一高楼",必须解决两个问题:谁来投资建设,建起来有没有公司进驻?"第一高楼"肯定投资量巨大,若国企来担当重任,一旦形成地方债务,潜在危险十分难控。其次,谁能保证哪些多的写字楼今后会有进驻者,而且租金不菲?那么,建"第一高楼"显然不能只有"规划佬"的设计,而要有"投资佬"的可行性分析。”

  最近,广州国际金融城市三个招标入围方案“不约而同”地提出建设广州地区“第一高楼”作为“地标”引发了各界的广泛争议。在广州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的背景下,讨论和思考城市到底要建多少“地标”、“第一高楼”是否是最好的地标,其实也对我国城市建设有着借鉴参考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摩天大楼建设热。据说世界在建的摩天大楼2/3以上都集中在中国,而且一个比一个高,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直至长沙提出要建设比迪拜塔更高的摩天大楼,使这一热潮达到顶峰!国际上也认为高楼大厦的数量往往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摩天大楼热也确实在国家经济起飞的过程中出现。

  具体到国际金融城来看,必须解决两个基本问题:谁来投资建设,建起来有没有公司进驻?“第一高楼”肯定投资量巨大,当然也不会由政府来投资,但如果当成政绩工程来做,可能就要让国企来担当重任。这在全国都是如此。而一旦形成地方债务,潜在危险十分难控。其次,虽说当前写字楼出租行情不错,但谁能保证哪些多的写字楼今后会有进驻者,而且租金不菲?一个显然的矛盾在于,写字楼出租行情好,但企业都称经营困难,甚至可能裁员。那么,租出去的写字楼都用着什么去了?我们已经看到,有人“揭露”珠江新城某某高楼出租率只有40%,那么,建“第一高楼”显然不能只有“规划佬”的设计,而要有“投资佬”的可行性分析。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地标热。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开始热衷于地标建设,但地标并不一定与摩天大楼划上等号,虽然通常摩天大楼往往就是地标。如鸟巢、水立方、琶洲会展中心等都不是高楼大厦,但肯定是地标。因此,国际金融城是否一定要把地标建成“第一高楼”呢?可不可以有特色一点呢?当然,“金元宝”式的建设不仅东北有,广州也有,虽然丑陋,也可能是地标。

  最后,我们再来分析“第一高楼”的利弊。如果在国际金融城建“第一高楼”,有可能拉高当地地价。但其实世界上许多地方低密度建设也可能形成高地价。北京金融街也并没有多少超高大楼。显然,金融功能更加重要。

  当然,“第一高楼”还可能为国际金融城带来较快的知名度,可以提升形象。这就是所谓“地标”的作用。但有利也有弊。“第一高楼”可能与珠江新城的高楼大厦群产生冲突,使城市天际线产生紊乱。其实,世界各大城市大多是集中一个区域建设高楼大厦,而不是到处都建。这样,城市轮廓将会更加科学合理。“第一高楼”也存在经济问题,投资、出租都需要有可行性支撑。至于超高建筑的消防、安全等隐患更加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因此,对于在国际金融城建设“第一高楼”,要有冷静、科学的态度,不能简单地反对或支持。当然,一定要建“地标”建筑,也不一定就是建“第一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