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刚上到办公室,屁股还没坐下,就收到电话:
“你好,杜宇,你发给我的培训数据指标我已经收到了,但是怎么没有具体每门课的参与人数呢?”集团的培训主管。
杜宇十分清楚她说的什么指标,每个部门都开不少课,要算平均课时,还要给课程名称及参训人数,但集团却没有给子公司任何培训资金的支持,反而索取各种数据,所以也就敷衍着给了一些数据,并不太认真,但是把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技术人员三大类的人均培训课时这个结果性的数据给到。
“数据是有的,但是我没放进去,各个部门都有好多课程,而且以培训记录表的形式给我的,要是我再汇总,还真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杜宇的抵制情绪显然。
在集团没有监管基地的培训数据以前,培训全部是自己做,如何界定培训人员、培训课时,部门级的培训体系如何建立等,忙的红红火火。后来集团突然要各个基地上报培训数据,而且数月之内制度数易其稿,集团制度的权威性受到很大的挑战。自从“中央”接管合肥的培训数据,集团出培训管理制度,监管个子公司数据,一竿子插到底,子公司反而没有觉得不是为自己在工作,每个月到期的目标是把集团的培训数据凑齐。
“现在要是你们不做这个统计,那么这些人均课时又是怎么算出来的?”集团培训主管对杜宇提出了质疑。
“我们并不是没有培训数据,只是没有统计出来,现在我们一线员工1000多人,给这么多人做培训数据,工作量很大。”杜宇解释道。
杜宇一直觉得集团的培训管理方式有问题,人均3课时的KPI指标,把公司的一线作业员纳入,这样做的话是很不现实的,等于逼着各个子公司做假数据,杜宇也和其他几家子公司培训专员做了沟通,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
两人沟通不畅,双双失望挂了电话。
杜宇坐到电脑边,准备自己的工作,可没过多久就收到一封告状邮件,发给杜宇以及杜宇的上级李经理,抄送给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和集团培训经理:
李经理:
6月份合肥基地的人均课时,管理类达到人均6.6H;技术类达到3.8H;操作类达到3.6H,都超过人均2H的标准,且达成情况非常好。
但我有如下疑问,
1)在人均课时数据来源的“培训内容”汇总中,没有每次培训的参训人数,我得到的回复是,HR没有参训人数这个数据。如果HR没有拿到参训人数,那累计课时是怎么来的?
2)在统计这个数据的过程中,各部门并不需要提供HR签到表、培训记录等证明,由HR结合日常稽核情况和月底资料完整情况来审核,只需要各部门的累计课时电子档数据。如果没有HR审核这一关,人均课时这个数据,会不会变成各部门自己说了算的数据?
这封邮件彻底激怒里杜宇,立马抓起电话,正要拨通,准备大战一场,可立即在心理就收到告诫:“盛怒不理事”,自己在暴怒之下必然会暴露自己的弱点,稍微深呼吸几口气,坐下来,平心静气,气定神闲拟起了邮件:
你好!
非常感谢对合肥培训工作的支持,对数据中的疑问我做如下汇报:
1、合肥基地2012年6月份培训详细记录见附件,可以查到员工在什么时间、由谁做某项主题多少课时的培训明细,数据客观,有邮件记录,统计具体人数确实没有给到;
2、 根据HFC-HR-06《培训管理制度》8.8“员工培训档案表由部门负责建立并归档保存,每年年底由人力资源部保存”,目前培训纸质签到表由部门保存,人力资源部定期抽查;
3、合肥基地培训亦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昨天已经拟定《内训师管理规定》,制定合肥基地启动内训师的推进方案,计划已发,合肥基地一直十分关注生产部培训的启动,正在努力,也希望集团能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4、人均3课时/月的KPI指标很容易达成,但是要证明1500人完成3课时/月,却是复杂的过程。
杜宇的邮件拟的不卑不亢,以客观事实回复的她的质疑,同时又搬出SOP的具体条款,反驳的有理有据,最后也提出了近期的开展方式,同时也委婉的建议了集团的培训制度的不可行。
邮件你好之后,杜宇又发给自己的老大审核了一次,确定无误之后,全部回复。
早晨的邮件风波,算是处理完了,惊魂未定,杜宇觉得这也并不是根本解决之道,能不能给集团那边提出自己的见解,上级领导不是鼓励“逐级汇报,但可以越级建议”嘛,本着“提出意见的同时,也要提解决问题的方法”,杜宇进一步拟了集团培训的角色定位以及如何启动的方案。
集团培训部的主要职责:
1、制定年度人才发展计划;
2、制定集团培训制度、推广培训制度;
3、提取各基地培训资金自己并妥善管理;
4、根据集团人才发展计划,协助各子公司建立人才发展计划;
5、审核各子公司培训计划、执行方案,并按预算拨付资金;
6、收集各子公司培训评估报告,监督培训资金使用;
7、组织各子公司培训课程交流;
8、收集各子公司培训KPI数据。
杜宇把集团培训的主要职责定位在咨询、支持、监控部门,更多的是支持各个基地完成培训项目,但不是像现在这样一竿子插到底。
对于集团以前培训制度的人员和课时界定内容做了如下建议:
1、根据职位族的划分,一线员工(除去班组长)不纳入公司KPI人均课时考核指标(一线员工现在每月的劳动技能竞赛相当于培训),另外行政部的保安、保洁、司机,物流部的叉车员、仓库搬运员等均不纳入;
2、人均课时的界定:1)部门经理的培训;2)内训师的培训;3)走完PDCA流程的培训纳入。
因为公司当前是鼓励部门经理给本部门员工培训,所以讲部门经理纳入“当然讲师”,正好契合了这个目的;另外集团要着手各子公司内训师队伍的建立上,解决内训师的讲师课时费问题。
理论的研究追求完美性,实践的推行追求可行性。因此此制度的制定,主要是追求可行性,是在充分分析整个公司行情低迷的情况作出的培训可行性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