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管委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
西安是十六朝古都而非十三朝古都
徐群贵
【摘要】:西安建都的朝代数量问题多有争论,直接关系到历史荣誉感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问题,关系到认定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之都、中国历史文化中心、华夏精神故乡。这也是对历史负责任,让古都西安名副其实,更实至名归,复兴西安的文化自信。本文论证西安是十六朝古都。
【作者简介】:徐群贵,男,全国科管委文化产业管理专委会副秘书长,北京睿库研究院级研高究员,获得技术科学两项国家专利,发表的主要论文是《投入产出技术与模糊集论》、《人类起源新论: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否定生物进化论来看劳动创造人是逻辑悖论和基因进化死角》、《西安是十六朝古都而非十三朝古都兼论历史学界命名中华第一古都的怪相》、《鹭鰦屿开发的战略规划与台海经济的地缘政治制约》、《西部大开发的生态承载力与产业结构导向》等,联系电话18629055673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诚请斧正、赐教!由于我的本职工作是技术研发,从今天起两个月内我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关注和钻研社会科学,我这里呈上的文稿,是最后确定的修改稿,以此为准,此前的修订稿都有太多遗漏。
【关键词】:西安 古都 封建王朝 历史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西安究竟在历史上是几个朝代的都城呢?十三朝古都是现在最流行的说法,这是陕西师范大学牛致功教授发表在1993年9月22日《西安晚报》的文章“关于西安建都的朝代问题”所明确的观点,后来又修改补充内容发表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一期上面,成为西安市官方通用的言论。其实,牛致功教授文章说“黄巢在西安建国称帝,李自成在西安建国称王,都是农民政权的问题,不必和封建王朝相提并论。”就受到专家批评,说这是歧视农民政权,故意减少西安建都的朝代数量。特别是牛致功教授文章写明白“最后,谈谈武则天所建周朝是否建都长安的问题。……洛阳是武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把武则天及其周朝认定成为独立王朝,不承认武则天及其周朝是属于李唐王朝内部的变体,受到很多历史学家的反对。还有,汉代更始帝刘玄、赤眉起义刘盆子分别在西安称帝两年,都被抹杀掉了。如此欠妥当的观点能够被陕西省西安市官方公认,并且权威推广而形成“流行感冒”,如同西安市相对于新郑市、安阳市痛失“中华第一古都”一次又一次机遇一样,显得缺乏西安应该拥有的文化自信,这也远离了文化强、旅游强的省市档次,显得急需科学发展观来提高,需要重新反思历史科学问题。
我认为西安的古代建都历史是十六个王朝,论述如下:1,西周,建都于西安的沣镐。开始于周文王末年,终止于周幽王十一年即公元前771年。2000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的国家夏商周断代史工程专家组公布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10月出版)将公元前1046年定为周武王克商的首选之年,这样依据《史记·周本记》周武王元年则为公元前1057年,周文王死于公元前1058年,周人自岐下东徙,于沣河西岸作丰邑就为公元前1059年,即周文王末年就是1059年。此即为西安地区开始建都之年代,也是西安地区建城之起始年。 所以,西周在西安沣镐建都历时为289年。这要比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古都学会会长史念海教授1990-1991年连续五期刊登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的论文《中国古都概说》认定西周在西安建都268年,更要长出21年。比较于洛阳市说公元前1027年到公元前771年西周在西安建都256年,要更长出33年。
西周是中华文明史具有典章制度的开端,此前的殷商王朝在考古发现当中被公认为“甲骨文”是“有字无文”,正如著名学者张岱年、文怀沙所言:博大精深的西周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周幽王身死国亡,平王东迁,西周灭亡而东周诞生,东周相对于西周而言是下坡路,是周王朝的失败,其都城洛阳与西安不在一个档次上。
2,赢秦,首先建都于栎阳,位于今天西安市阎良区武屯的东北部,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元月出版的徐卫民博士《秦都城研究》一书有详细的考古和论证。秦国建都栎阳开始于秦献公二年,即公元前383年,终止于秦孝公十二年,即公元前350年,历时为34年。随后,赢秦迁都于咸阳,属于今天陕西省咸阳市境内,开始于秦孝公十二年,即公元前350年,终止于秦子婴元年,即公元前207年,历时为144年。合计178年。
河南省学者带头说,赢秦迁都于咸阳就不能进入西安古都的计算范围,许多海内外专家有此同感。我认为,“农耕文化”为大背景的封建王朝首都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整体范畴,不能用今天的行政管辖权范围来界定其区域边境。特别是周秦汉唐四大王朝,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典范代表,以“农耕文化”突出了陕西省八百里秦川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统治环境,是一个能够孕育产生“农业文明”博大精深文化体系的最佳人居环境。对比之下,黄河中下游平原的河南山东都以“易攻难守”而只能是孕育某种文化,但却绝然不能使这种文化发育成为参天大树。更何况黄河泛滥成灾,是古代洪水的周期效应,蝗虫吃过界更为经常。尽管山东曲阜诞生了孔孟儒学,但“孔孟之道”却始于汉武帝在长安关中平原的长安古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百里秦川成为封建帝王势力最容易操控的大本营,在四隘险关的拱护下,出武关可以南征,出东面涵谷关即为陕陌,可以攻取洛阳,横扫河南及大江南北。所以,我在1998年就明确提出“大西安文化圈”的概念,包括咸阳市在内的八百里秦川全部历史文化资源,同时认为河南山东等等区域可以如此打包境内全部古都城市文化资源,来进行整体比较研究,壮大自己的精神家园。并且,建立了“大西安文化网站”,尝试申请“大西安文化”商标和网络域名。当然,有人说“大西安文化圈”应该囊括陕西省北部靖边县境内的大夏王朝都城“统万城”,以及红色首都——革命圣地延安,还有陕南的刘邦担任汉中王时期、刘备蜀汉政权的历史文化,等等。这实际上就把“大西安文化圈”的概念完全变成了“陕西文化圈”,是否妥当?见仁见智,请同大家共同研究,我是抛砖引玉。
3,西汉,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在今日山东省定陶县即皇帝位(林剑鸣:《秦汉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63页),建立汉王朝,并且宣布定都洛阳(今日河南省洛阳市东部,参见《史记·高祖本记》卷八),但是到达洛阳后马上改变主意,决定迁都于关中,首先暂居西安的栎阳故都,开始于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终止于高祖七年,即公元前200年,历时3年。汉高祖刘邦正式定都在咸阳,并且以咸阳南部的一个乡聚“长安”为名,更名“咸阳”为“长安”(《史记》卷二十二《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取“长治久安”之美意。都于长安,开始于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终止于孺子刘婴居摄三年,即公元8年,历时208年。合计211年。
4,新莽,都于常安,即长安,属于今日西安,开始于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终止于地皇四年,即公元23年,历时15年。
5,汉代更始帝刘玄,都于长安,开始于更始二年(公元24年),终止于更始三年,即公元25年,历时2年。
6,赤眉起义刘盆子称帝,都于长安,开始于建世元年(公元25年),终止于建世二年,即公元26年,历时2年。
7,东汉献帝,都于长安,开始于初平元年(公元190年),终止于兴平二年,即公元195年,历时6年。整个东汉在洛阳建都时间比较长,但是整体历史高度低于西汉,洛阳与西安在此不能相提并论。
8,西晋愍帝,都于长安,开始于建兴元年(公元313年),终止于建兴四年,即公元316年,历时4年。
9,前赵,都于长安,开始于刘曜光初元年(公元318年),终止于光初十二年,即公元329年,历时12年。
10,前秦,都于长安,开始于符坚皇始元年(公元351年),终止于符丕太安元年,即公元385年,历时35年。
11,后秦,都于常安,开始于姚苌建初元年(公元386年),终止于姚泓永和二年,即公元417年,历时32年。
12,西魏,都于长安,开始于文帝大统元年(公元535年),终止于恭帝三年,即公元556年,历时22年。
13,北周,都于长安,开始于闵帝元年(公元557年),终止于静帝大定元年,即公元581年,历时25年。
14,隋朝,都于大兴,即长安(今日西安),开始于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终止于恭帝义宁二年,即公元618年,历时38年。
15,唐朝,都于长安,总体历时285年。开始于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到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历时67年。接着武则天称帝修改国号周,在没有废除长安为首都的情况下,除了她从公元701年10月至公元703年10月的两年住在长安以外,一直住在陪都洛阳(当时称为东都),直到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退位,历时20年。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到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历时176年。黄巢起义过后,又从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开始,终止于唐昭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历时22年。
16,大齐皇帝黄巢,都于长安,开始于金统元年(公元880年),终止于金统四年,即公元883年,历时4年。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1,武则天国号周,是否为独立王朝?是否应该从西安排除、计入洛阳的都城历史?2,李自成在西安建国称皇帝,是否应该计入?
先说李自成在西安建国称皇帝,虽然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冬十月李自成军队攻占西安,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农历正月建国称王于西安,定国号为大顺,年号永昌。但是为时不满一个月,即于农历当年二月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农历三月十九日攻占京师(即北京),并且在北京称帝(《明史》卷三百九《流贼李自成传》)。这就是说,李自成没有在西安真正建立统治政权体系,仅仅是把西安作为攻取京师(即北京)的基地和跳板,并未把西安定位成为都城。所以,李自成在西安建国称皇帝是走形式,不应该计入西安的都城历史。
再说武则天并不是真正的改朝换代,而是李唐王朝的一个特殊形式。1,武则天尊重李唐王朝的祖庙宗庙,李唐王朝的太庙依然是武周的太庙,尊重父系社会的政治原则,没有把武氏的祖庙定位成为武周的太庙。
2,武则天是作为李世民的才人嫔妃,作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母亲,亦即皇太后而成为皇帝的,她的继任者皇帝仍然是李唐王朝的子孙,这种传承体系注定了武则天的武周不是独立王朝,它是唐朝的必然组成部分。
3,唐朝的陪都洛阳(当时称为东都),是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由长安皇宫里面发出的诏令,以武则天明确“长安”还是首都的大前提下,把陪都洛阳(当时称为东都)改名称为神都,并且没有说从此以后神都就是首都,废除长安的首都定位。尽管武则天作为皇帝长期在神都办公,但是长安仍然存在着一整套的中央政府官僚体系,一直在行使着国家管理职能。洛阳(当时称为东都)虽然改名称为神都,但依然是陪都,是充分发挥了作用的陪都。所谓国家首都,就是国家的大脑和中枢神经,是一个成熟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所凝聚形成的稳定和发展控制中心,相对于皇帝个人而言拥有了首都中心权力惯性的运作功能和整个国家社会的集体无意识维持能力,这也是历时数百年的封建王朝首都与农民起义政权中心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一些学者不愿意把西安历史上农民起义政权建都时间计入古都行列的真正原因。此时此地的陪都,即使皇帝个人长居一二十年,也取代不了首都的统治功能,只是表明皇帝的个人作用相对于首都官僚体系及其政治控制能力而言,仅仅是边际效用,是控制的底线所在,起到关键时刻的掌舵作用。
4,当时的对外文化、贸易等等国际事务的接待处置,基本上都是在首都长安,而不是在神都洛阳。国外使节和国际公认的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在首都长安,因为只有长安才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最发达的国际化大城市,神都洛阳从来没有过这种历史境遇。
5,一个封建王朝并非只是一个皇帝及其国号,它的首都更不是完全由一个皇帝来代表的,恰恰相反它是由一整套官僚体系和民间社会来系统化决定的历史存在。武则天所依靠的官僚体系仍然是李唐王朝的政治体制,她倚重的大臣狄仁杰、张柬之等等,都是李唐王朝的政治栋梁之才,并且先后为武则天及其儿子皇帝一脉相承的服务。综上所述,武则天的武周不是改朝换代,从长安到神都洛阳不是迁都,它是李唐王朝的妻子、母亲执政形式;首都长安是唐朝的国家精神、文治武功凝聚力中心,武则天到神都洛阳只是一种政治权术对付时局变化的权宜之计,不是封建王朝政治可持续发展的长久国策。由武则天、杨贵妃开启展示的唐朝政治畸形,确定了“脏唐乱宋”的宫廷生活格局及其道德沦丧导致的衰退,如同巴比伦因为男女性生活的混乱而毁灭了其当时比较高的文明一样,变态的改革开放就会埋藏走向灭亡的潜在危机,酝酿历史倒退。洛阳没有必要把武则天看成为自己的光荣,武周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相比较还是有明显差距的。
以上十六个王朝与政权在西安建都,去掉七个重叠年份,累计为1153年。这要比中国古都学会史念海会长认定的17个王朝1077年,比1984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武伯纶《西安历史述略》(增订本)认定的10个王朝1062年,都要更长一些。西安这种建都的朝代数量,和建都的累计时间即古都积年数量,都是原先有过“第一古都”争锋的河南省新郑市、安阳市、洛阳市不敢望其项背的。原先有过“第一古都”争锋的城市,都在此止步。
全国高科技管理工作委员会(全国科管委)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徐群贵2000.6.16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189号宝景大厦1901室文化产业专委会传真:010-83478581 徐群贵13022963924网址http://www.ncin.cn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om
敬请编辑同仁修改、指教!【摘要】:西安建都的朝代数量问题多有争论,直接关系到历史荣誉感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问题,关系到认定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之都、中国历史文化中心、华夏精神故乡。这也是对历史负责任,让古都西安名副其实,更实至名归,复兴西安的文化自信。本文论证西安是十六朝古都。
【作者简介】:徐群贵,男,北京睿库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获得两项国家专利,发表的主要论文是《投入产出技术与模糊集论》、《人类起源新论: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否定生物进化论来看劳动创造人是逻辑悖论和基因进化死角》、《西安是十六朝古都而非十三朝古都兼论历史学界命名中华第一古都的怪相》、《鹭鰦屿开发的战略规划与台海经济的地缘政治制约》、《西部大开发的生态承载力与产业结构导向》等,联系电话15811146132,18629055673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诚请斧正、赐教!由于我的本职工作是技术研发,从今天起两个月内我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关注和钻研社会科学,我这里呈上的文稿,是最后确定的修改稿,以此为准,此前的修订稿都有太多遗漏。谢谢!
【关键词】:西安 古都 封建王朝 历史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