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红色收藏为什么这样“红”?


  中国艺术品市场当之无愧世界第一

  综合相关媒体报道,艺术品市场经过去年秋天的调整,今年的春拍被看做市场走向的风向标。从已经结束的中国嘉德2012春季拍卖会来看,艺术品市场依旧稳健,文化价值较高的艺术品更受追捧。在2012年6月4日晚举行的匡时2012春拍中国书画夜场上,备受关注的“过云楼”藏书以1.88亿元落槌,加佣金共计2.16亿元成交,刷新中国古籍拍卖新纪录。

  相关背景是,顾氏“过云楼”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书楼,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称。经过6代人150年传承,藏书共集宋元古椠、精写旧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谱800余种。顾氏家族示有家训:过云楼藏画可任人评阅,而家藏善本古籍不可轻易示人。故此过云楼藏书终年置于密室,隐而不宣。民国时期,应著名藏书家傅增湘的再三要求,顾氏后人顾鹤逸同意其在楼内观书,但不能带纸砚抄写。于是傅增湘每天阅书后凭记忆默写书名,后发表《顾鹤逸藏书目》,过云楼藏书方大白于天下。20世纪90年代初,“过云楼”藏书的四分之三被南京图书馆收购。剩余179部近500册藏书2005年首次现身拍场,是唯一一批在私人手中的国宝级藏书。

  保存完整的传世孤本《锦绣万花谷》共四十册,前集四十卷,后集四十卷,是目前所存的全世界部头最大的宋版书。据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介绍,在这批藏书中,《锦绣万花谷》不仅是传世孤本,也是目前海内外所藏部头最大的完整宋版书,保存了大量佚传古籍中的部分内容。清代著名学者阮元有“书成锦绣万花谷,画出天龙八部图”的诗句,其重要价值可见一斑。

  在6月3日晚在北京举行的保利2012春拍近现代书画夜场中,李可染作品《万山红遍》以1.8亿起拍,2.55亿落槌,加佣金共计2.9325亿元成交,刷新李可染个人拍卖纪录。据悉,此次上拍的《万山红遍》创作于1964年,题材取自毛泽东诗词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诗意,是成就李可染在中国近现代画坛地位的重要里程碑式画作。1962年至1964年之间,李可染偶得半斤故宫内府朱砂,便大胆尝试用朱砂写积墨山水,并创作了“万山红遍”题材。这也是拍场所见中国近现代书画中第4件超过2亿元的作品。此前,齐白石《松鹰图》、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和傅抱石《毛泽东诗意册页》都曾以超过2亿元的价格落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7%,而同期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为3.9%。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从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序,从2002年的第6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2位,2011年依然保持着这一位置。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中国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回归常态,并把稳物价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2012年,稳中求进成为主基调,8年来首次把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从8%左右下调至7.5%,更加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一番的目标,已在2007年提前实现。中国经济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降低污染和消耗,让百姓更多分享发展成果。

  3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来两个直接后果,一是造就了一大批经济实力雄厚的富豪阶层,二是提高了中国文化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精神层面的需求与文化的认同感长期相互影响,犹如火山喷发前的酝酿,为艺术品价格井喷积蓄力量。一份公开数据显示,自2004年以来,中国艺术品收藏投资年回报率为26%,文物、古玩年升值率达到20%,已经超过了风险系数较高的股票和房地产,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本,而且正在吸引金融资本的介入。

  通胀压力依然存在。未来几年,中国有可能进入滞胀期。资金需要寻找出路。楼市和股市是重要的投资渠道。房价过快过高上升得到控制,调控措施的结果是限制部分资金进入,富余资金需要寻求出路。股市是吸纳资金的池子,但目前表现不稳定。富裕阶层为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需要寻找抗通胀的资产或投资品,艺术品正是抗通胀的好工具。可以预见,在通胀预期下,艺术品投资需求强劲。艺术品市场目前规模还不大,适合吸收资金,符合中国现状。

  一年一度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研究报告(2011)》(西沐著,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2011)》)日前由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发布。《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指出: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创下了年成交额约为586亿元人民币的新纪录,仅秋拍的成交额就达380亿元人民币之多,与2009年的225亿元人民币的成交额相比又超出了150%的增幅,远高于其他经济门类的增幅和涨势。《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2011)》指出,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会持续向好,艺术品拍卖成交额突破了1000亿元人民币的大关,达到约为1020亿元人民币,中国艺术品市场总规模大约为3600亿人民币。《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研究报告(2011)》指出:201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会是一个小年,艺术品拍卖成交额大约会在700~800亿元人民币之间运行,中国艺术品市场总规模大约为3200~3400亿元人民币。目前,我国参与文物收藏的人数已近亿。国内的文物收藏热潮正在向全球扩散。

  政策和资金是任何产业繁荣不可或缺的两个支撑点,文化艺术产业亦概莫能外,缺乏政策支持,中国艺术品市场将成为“无根之水,无本之木”;缺乏资金支持,中国艺术品市场将成为“涸泽而渔,焚林而猎”,产业发展难成体系,注入资金难有出口。2010年4月8日,9部委联合下发《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文中特别强调金融行业积极探索适合文化产业项目的多种贷款模式,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积极开发文化消费信贷产品,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十二五”时期,国家将重视提升产业、企业、产品质量,培育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巩固文化产业的核心创造力和个体自主性,为下阶段文化产业专精化和迎接质的变化作好准备。

  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着力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消费需求仍然是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未来五年,中国人均GDP预计达到5500—6000美元,中国艺术品消费和投资基础得到夯实。二是调整经济结构,其中一点是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从经济结构调整来看,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提升“软实力”的需要,将获得更多的关注。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品的价值将伴随中国文化影响力在全球的不断扩大,得到进一步释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新兴市场的挑战下,艺术市场“多中心”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某种愈加显明的趋势。但是这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另一方面由于新兴市场仍处于发展与起步的阶段,因此全球艺术品市场的“中心化”现象只是得到了部分的扭转。这种影响直接体现在了艺术品价格的制定上,即以西方国家为中心的定价原则,由于跟随中心定价这个原则而扼杀了中国创作中本来所具有的多样性。在全球化的互相参照下,使中国的艺术市场不但在向国际定价靠拢,连品质与格调也在接近,即“物有所值”。

  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普通纪念币和2011年贺岁普通纪念币各一枚,面值分别为5元和1元,各大银行都能进行兑换,发行当日各地就出现了排队抢换的现象。建党纪念币发行10天价翻6倍,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币发行数量为6000万枚,2011年贺岁纪念币发行数量3000万枚。《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纪念邮票正式发行,6枚主题邮票和1枚小型张面值共13.2元,而目前市场价格可达30至60元;预料2012年下半年中共十八大召开,相关钱币、邮品、书画、像章等“红色藏品”会热销。

  金银币收藏首先要考虑的是数量,也就是产品的稀缺性;其次是质量,工艺的精美程度;然后才是题材。消费者和投资客不仅将购买贵金属藏品作为经济上时下一种最有效的资产保值手段,更是因为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为其赋予了强劲是升值潜力,贵金属收藏品之所以升值空间大,很大程度在于其稀缺性,“物以稀为贵”历来都是收藏品行业中不变的铁规。在收藏领域,首先要考虑的还是品种的稀缺程度。金银币市场有经久不衰的题材,比如古典文化题材,特别是传统文化、科技发明都非常受集币爱好者的欢迎,还有众所周知的熊猫金币,更是全球集币爱好者争相追逐的对象。

  据业内人士分析,红色收藏之所以这样“红”,是因为在历经了多年市场积累后,价值渐被发掘。另外,红色藏品价格的飙升和越来越多收藏者的加入有关。据统计,红色收藏爱好者目前已超过百万人,其中,红色藏品收集到千件以上的收藏者在全国达到上千人,建有各类大小专题收藏馆200多家,各种专题展览更是层出不穷。业内人士表示,商品、纪念品和藏品不是一个概念,购买商品要认准信誉好的商家;如果是收藏,要认准权威发行机构。具有流通功能的货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人民银行直属的中国金币总公司是金银纪念币的唯一合法经销单位。不少商家宣称由“收藏协会、博物馆、研究室”等机构发行,其实这其中不乏私人公司和民间组织。价格比较好的收藏品,发行量肯定不会太大,不论是古钱币还是邮票都是如此,如果是用于收藏,建党90周年的纪念币相当有意义,但如果是投资,好比击鼓传花,很可能砸在手里。

  从贵金属藏品看热钱风向标

  贵金属藏品刮起“红色风暴”

  贵金属藏品三大主题正当红

  中国艺术品市场地位迅速提升 当之无愧世界第一

  建党纪念币发行10天价翻6倍 专家:不适合投资

  下一个五年乐观预测:艺术品市场机遇比危机多

  宋书《锦绣万花谷》亮相 专家赞可再保存千年

  收藏市场一片红 红色题材画作价格突破亿元大关

  “过云楼”藏书逾2亿元成交 破中国古籍拍卖最高价

  李可染《万山红遍》近3亿元成交  刷新画家个人纪录

  西沐《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研究报告(2011)》发布

  解读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
   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