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市长“网络应试”释放啥信号?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书记、市长们按照要求,发邮件、看微博、上QQ、回复网友问题,进行视频对话……26日下午,广东省21名地级以上市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网络应用技能考试,省委书记汪洋、省长朱小丹在巡考时仔细察看书记市长的应试表现,了解大家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水平。考试结束后,汪洋、朱小丹与参加考试的书记、市长进行了座谈。(2012627日《广州日报》)

常领风气之先的广东,由省委书记、省长现场巡考,考了一次书记、市长上网能力,不仅折射出广东在网络时代重视网络问政、重视官民沟通的科学发展理念,也向社会释放出了一个强烈信号:只有那些既能直面现实问题,又善于通过网络与群众、社会沟通的人选,才更称得上是适合和适应时代需求的可用之才。

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不会利用网络的官员,不积极参与互联网空间的官员,不能算是现代型的官员。《人民日报》去年发表评论说,媒介素养关系执政水平。事实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面对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思想转变,无论是解说政策、疏导情绪,还是沟通思想、促成共识,都需要媒体来主动设置议题,求同存异、凝聚力量、推动工作。也正是从这个角度,中央领导强调媒体是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手段,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提高跟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善用、善管。而在网络信息火暴、网络言论繁杂、网络事件频频当中,“网络时代如何做官?”自然也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

《南方日报》发表社论说,在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的时代背景下,那些没有正确的权力观,也没有掌握新媒体规律与特点的官员,总以为自己藏在哪个犄角旮旯,可以暗自龌龊,干些不足人道的勾当,殊不知却与在广场当众表演无异。从近几年的网络热点事件可以看出,官员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越强,工作就会越主动,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也就越强;相反,行为不当、应对不及时,就会将自己陷入尴尬境地,甚至还会使党和政府形象受到损害。

有人说:“网络的力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的!”是的,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已突破4.5亿,互联网已渗透到中国民众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借助网络评论和参与重大事件,反映社情民意,表达自身诉求,网民群体已经成为推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尽管网络上传递的一些信息有的可能不太准确,有些声音还不够成熟,但这却是原汁原味的声音,这些声音更加直接和真实,所涉及的面也更加广泛!

毋庸置疑,在现代社会,政府部门如何与网络媒体打交道,如何与网民正常互动交流,应该是各级政府官员的一门必修课。从总书记与广大网民的在线聊天到湖南张春贤发帖给网友“拜年”,从温总理每年“两会”之前与广大网民的在线谈心到广东汪洋约网友“灌水”、“拍砖”,无一不体现了他们体察民情、关注民意、大力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决心,因而屡屡受到了广大网民的好评与力挺。相反,一些官员因为缺乏网络素养而发出了“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戴避孕套不算强奸”、你们媒体管这种事儿干啥、“我是局长”开房没过夜等等之类的雷语,演绎出了“艳照门”、“日记门”、“微博约会”官员裸聊等等之类的荒诞,从而让自己走向毁灭的深渊,让党和政府形象大打折扣。

当然,官员在网络化的时代里生存,并非是懂得一些网络应用技能、经常与网民沟通就一定能确保自身安然无恙、受到网友激赏的。“雷语”狂悖的背后,折射的是权力的滥用和对公民合法权利遭践踏,“雷事”荒诞的背后,折射的是“官德”的迷失和权力的异化。所以,官员除了要学习网络技术外,更要学会适应网络时代,主动把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展现在阳光下,勇于接受公众的评判和无时无处不在的监督,敢于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坦然面对网络。——严格要求自己、真诚对待公众、坦然面对网络,这就是网络时代对为官施政者所提出来的基本要求!

(李吉明2012630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