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环境质量在国家(或城市)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呈下降趋势;但当国家(或城市)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情况就会逆转,环境质量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逐渐得到改善。城市人均 收入越高,可持续性总体指数分值也就越高。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收入增加对于环境改善的边际效应递减。这一现象表明,仅靠发展最富裕城市并不一定大幅降低中国的整体环境污染。提高小型和贫困城市的居民收入有可能引起更大的改观。

  收入和可持续发展成正比给很多城市下一步的走向给出了一个规律性的判断。任何城市进入一个相对高收入的阶段的过程一定是工业化加速时期,能耗适当的增加是常态。跨越城市化走向低能耗有困难。这是中国未来二十年非常艰难的阶段。一些反映基础社会福利的指标,如医保、社保应采用覆盖面而非人均支出水平,否则容易掩盖一些矛盾。同时要更加关注人的城市化,增加一些主观感受和主观评价指标,比如生活的便利程度,农民工法制参与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