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点体会
栗彦卿
2012年6月
多年来,在不断的现实生活实践中,在哲学社会科学的不断研究进取中,有一点体会越来越深刻,越现实,是什么呢?就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步的艰辛,曲折,十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难得有一个明显的突出的历史性的发展。
为什么会这样呢?由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发展,其进步,主要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关系,要直接涉及到国家政治权力的公平合理再分配,涉及到统治阶级的既得的经济利益的改革,所以,它的第一个的阻碍,第一个敌人,就是政府权力中的官僚主义者,一小撮权势既得利益者,一小撮暴富群体。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内,自由的科学研究遇到的敌人,不只是它在一切其他领域内遇到的敌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质,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凡是属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譬如政治学领域、党的建设研究领域、思想文化发展领域、广播电视艺术表演领域,均是如此。
同样属于科学,属于科学研究,研究发展自然科学就不会这样。自然科学,主要是研究如何创新发展高新技术,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基本上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基本不涉及到政治,在统治阶级既得的统治现状下,又可以给其带来大幅度的经济利益,助长其维护统治地位手段的加强。所以要得到一切资本家和统治阶级,包括官僚主义者的热烈欢迎,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
也就是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另一个地方,是它们的属性不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属于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上层建筑领域,它的直接决定者,是政府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状况,最终的决定者,是社会的科技生产力发展状况。它与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科技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中,有个政府权力的过渡,多了一个程序,显得更加复杂化。而自然科学的研究,属于科技生产力领域,属于人类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经济基础领域,没有,或者基本没有政府权力的过渡,干预,当然也不会受到中间的阻碍,发展起来就更加直接和畅快一些。
在中国古代,自从春秋战国有个“百家争鸣”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短暂辉煌之后,一直有这样的一句话,叫做“天下文章一大抄”,是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不畅的一个缩影。为什么?由于封建帝王专制统治,高度集权,及其统治下的严格执行重农抑商政策所特别保持的一家一户松散落后的小农自然经济。科技生产力本不发展,政府权力高度集中,官僚愚民,那么属于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上层建筑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就失去了直接的民主政治基础和最终的科技生产力经济基础的支撑,徘徊不前事在必然。所以,针对西方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发展,恩格斯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中世纪的“科学只是教会的恭顺的婢女,不得超越宗教信仰所规定的界限,因此根本就不是科学。”
在近现代,在西方资本家主导世界的时代,在由西方资本实力主导世界统一市场经济的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发展,自然要带上资本家剥削阶级的偏见,资产阶级一直所大力倡导的民主与自由,就有很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实质是金钱的民主,金钱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自由,金钱剥削压迫广大第三世界劳动人民的自由。第三世界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债务不是在逐步减少,而是在逐步增加,增大。第三世界国家大多仍在温饱线上徘徊。那么,在东方,在科技生产力一直相对落后但通过列宁主义革命理论指引而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些民族国家,由于受到社会主义第一大国——斯大林高度集权专制体制的不良影响,民主政治改观不大,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权力世袭,特权腐败,贫富差距严重加剧,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发展,也一直基本在围绕权力而狗苟,进步并不大。总之,广大劳动人民的觉醒和觉悟,社会的整体进步发展,基于恩格斯的话:“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基于现代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研究:从低到高,从物质需求、民主政治需求,到精神文化需求,把人的需求依次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必定要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一个高度自觉的在与时俱进的革命理论指导下的革命政党的组织领导。
这个与时俱进的革命理论,就是基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而创新发展的理论,这个高度自觉的革命政党,就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创新发展了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现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和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科技生产力支撑下,在建立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及其政治体制的前提条件下,通过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示范作用,组织领导广大的工农阶级,和知识分子队伍,乘风破浪,建设文明、民主、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天地。
那么,具体地发展这个革命的理论,历史使命,世纪重托,就在于一些高度自觉的职业革命家的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称职的知识分子肩上。弘扬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