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的保护学说


  提到服装的功能,最直觉想到的就是它的"保护性"。保护包括"生理的保护"和"心理的保护"两个方面。"生理的保护"通过服装御寒、防止外物的侵害;"心理的保护"作为"驱邪护符"的作用帮护人们排除种种心理的矛盾和障碍。

  将服装的保护性能作为服装的起源一时间尚有争议。因为气候适应说强调服装的诞生是基于人类生理的需要。随着人类的进化,身上得体毛逐渐退化,气候的冷暖变化,直接影响人类的生理需求,因此人类早在原始社会就学会以兽皮蔽体,以抵御风寒。即使在现在,许多居住在寒冷地区的原始人仍然选择简易的"服装"蔽体防寒。

  保护学说的另一含义是指"作为防止昆虫或外界的伤害"。这种理论认为,原始人用衣服或兽皮做成的条带围在腰部,走路时条带的飘动将驱赶昆虫和其他野生动物。

  初看起来,服装的"保护作用"似乎很简单,可是若加以观察,就会发现其实也很复杂。因为,发展至今服装已经不仅仅是为了防寒而成为人类的保护,它随时代的变迁,保护的意义逐渐多元化。例如,武士的盔甲,足球运动员的护膝、护垫,剑客佩戴的防护面罩,甚至是消防队员特制的服装,等等。这些服装的保护功能逐渐完善,减少了危险和伤害。

  再将服装的"保护功能"深化,它还有另一层功能,那就是防止"道德危险"。例如,修女的服饰,是内在抵抗力的一种象征符号,穿戴者品格坚定,道德标准严峻,也是纯洁的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