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移不是产业升级


  政策往往是根据表面现象作出的。新兴产区的不断涌现,容易带来争夺企业资源的恶性竞争,从而缺乏制度性的构建,导致良性机制的缺席,和企业自我更新的乏力。新兴产区基本位于欠发达地区,在利益、考核等因素驱动下,招商引资、扩大开放的要求十分迫切,不少地区因此患上“招商引资饥渴症”:只要引资项目经济效益好,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能拉动GDP的增长,甚至仅仅是能够引来资金或项目,就赠送土地、减免税收、忽略环保,甚至明知引进的是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也一路“绿灯”。貌似“产业转移”,实为“污染转移”,直接导致污染范围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扩大。对新兴产区来说,得利一时;对产业来说,升级乏力。

  在现实利益面前,“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成为空话,“后发优势”,沦为侈谈。如果放弃高起点、高标准建立新型企业,而是简单的产业转移,接别人淘汰的设备工艺,只能是“后发劣势”。东部地区吞食苦果的历史,又将上演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