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握猪赏析
在中国古代玉文化中,经常出现玉猪的身影。
在汉代,先民相信玉具有辟邪除灾的特殊功能,故将其制成各类护符,佩挂于身。汉代玉握猪多为成对的猪形玉器,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先民渴望那种生活无忧、丰衣足食、儿孙满堂的生活。
汉代玉握猪的制作所使用的刀法是中国玉雕技法中十分有特色的一种刀法———汉八刀。所谓汉八刀,并非真的仅仅只用八刀便可雕琢出一件玉器成品,而是一种用相对较精练的刀法将玉器的形制、神...
作者文章归档:裴向前

2.依照生产计划开展工作(可量和可达),向团队传达目标,并组织团对3.开展工作并达到目标
4.是生产团队和生产管理层的沟通链(解决问题/实际问题提出/办法)
5.提出帮助和请求帮助(QC和维修,甚至生产管理层)
6.确保产品质量标准
7.确保安全标准
8.报告机器故障
9.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生产流水线生产
10.有权管理工人和激励工人
警惕伪收藏书籍
目前收藏品出版物出版秩序混乱,大大小小的出版社,以商业为目的出版了不少伪收藏书籍。大量的收藏书籍上的照片,本身是高仿赝品。不少初入门者,按图索骥,以假照片为标准,收藏假古玩,只能令人啼笑皆非。严格地说:凡对照图片、影像资料搞收藏的收藏者,都是没有经过以实物练眼力之训练,没有过“以标准器识年份”这一关之收藏人,他们走的只能是收藏之“死胡同”。
“以标准器识年份”,这是古陶器收藏者最基础、最扎实的课程,凡基础不扎实者,个人的古陶瓷收藏之路基本上走不通。除非你是...
以标准器识年份
无论是工薪族收藏者还是富翁收藏者,收藏古陶瓷一定要过“以标准器识年份”这一关。标准器,可以是几元几十元一块瓷片,几十元几百元一件残损民窑器,几千元上万元一件残损官窑器。这就像造房子要一块一块砖头砌起来的一样,手上如没有一批历代古陶瓷标本,仅靠书本、画册、光盘影像来对照收藏器之真伪,这是当代最流行的收藏弊病,这是初学者痴迷者最大的制命伤。其拯救的祖传秘方是:老老实实花数千上万元搜集一套历代古陶瓷的碎片残件标本;老老实实花上万甚至十万元,搜集一套历代古陶瓷的普通品标本。如数百上千元一件的马家窑彩陶,商周原始瓷,春秋战国半陶半瓷,汉陶罐,两晋越窑青瓷,唐三彩、唐邢窑...
传统的古陶瓷鉴定
传统的古陶瓷鉴定,是古陶瓷收藏者必须苦学的基础课程,也是成为古陶瓷收藏家必须过关的终极功课,唯有过了“以标准器识年份”这一关,你才能个人独立上古玩市场辨真伪淘宝,你才能为他人鉴定高仿品真伪并进行美学、工艺、历史、文化之学术研究。
不少古陶瓷收藏爱好者,“以标准器识年份”这门基础功课也没学好、学扎实,就以一知半解的陶瓷鉴定常识上古玩市场淘宝,或掺杂淘进众多赝品,或血本无归。举例如下:稍有闲钱者,对民窑高仿瓷真伪难辨,购进掺杂在民窑精品瓷中的少量伪品,算小亏,算吃“小药&rdqu...
中华文明 渊源流长
中华历史、民族、文化是在多样化的发展中逐渐统一的,在五千年甚至更长时期,多民族融合,多文化融合。中华各民族文化长期融合形成了相对可以兼容的心理、思想与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民族性格,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共同的信仰信念,这是维系协调各民族的润滑剂、自强不息的原动力。
从文明比较的角度来看,世界几大古文明,只有中国文明一以贯之,延续至今,没有断裂,没有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发生大的变异。中国文化以“人文”为中心,在自身文化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外来的、不同的民族、宗教、文化,丰富、壮大自己,形成新的文化。中华文化的消化力很强。
在器物层面的...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课题。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全世界凡有华人的社区,都有龙文化在传承。龙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神圣物象,它与西方的“dragon”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最早进行“英-汉”翻译的某位外国传教者,错误地把中国的龙(long)与“dragon”等同了起来。这一错就错了二三百年,近来居然有人因这一错误而提出要“弃龙”,另找中华文明的象征之物。这为我们提出了必须为“龙”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给出一个历史的、科学的、文化的、令中国乃至世界都信服的说法...
龙文化
龙文化几乎是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起源而同时诞生的。。2006年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的《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有力地证实,在8000―5000年前,这里存在着我国新石器时代一个相当丰厚、相当进步的文明,即大地湾文化。几千年来,我国一直流传着肇始中华文明的第一人是太昊伏羲氏。伏羲早于炎帝、黄帝约2000年,大约在8000―7000年前,伏羲(或者说是若干代伏羲)正是母系社会结束,父系社会形成过程中,一个欣欣向荣的始创文明的伟大时代的历史代表人物,他诞生并成业在今天的大地湾一带。许多古籍中关于伏羲的记载,与民间传说,形成了丰厚的伏羲文化。“伏羲文化”与&...
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期文化中较重要的文化,1935年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红山后村,1954年被命名为“红山文化”。红山文化是彩陶和细石器共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以彩陶、之字纹陶器和细石器等为基本特征。
红山文化属农业和采集、狩猎和捕捞相结合的混合型经济形态。在已经发掘和发现的石器及其他器类中,大部分属于农业器具。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穿孔石斧、叶形石耜和蚌刀,可以作为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工具的代表。这标志着红山文化居民进入了锄耕或粗耕农业阶段。
红山文化上承兴隆洼文化,下启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东...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才制定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但大地湾古文化遗址的发掘出台,意味着中国的大地湾先民早在5000年以前的仰韶文化晚期,就已经具有有成熟的建筑防火设计理念。F901遗址不仅向世人展示了我国古代先进的建筑防火设计技术,更将这种建筑防火设计的理念向前推进了数千年。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与火有着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400万年前出现人类,260万年前人类学会使用工具,而直到40万年以前人类才真正学会用火。正是人类对火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进步。
&ld...
建筑火灾现场遗址
大地湾F901建筑的整体平面布局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该建筑在建设之初,就对建筑物本身的防火功能同步进行了精心设计。
首先,位于F901主室偏前正中的火塘(或称灶台),是由高出居住面约33~50厘米的坚硬红褐色粘土围成圆形泥圈,表皮厚0 .8~1厘米,是和室内墙皮、柱面质地完全相同的硬光面。其外径约260厘米,它与主室前门、东、西侧墙和后墙都有一定安全距离,由基部往上逐渐变小内收,与室内居住面呈105°角。从其剖面来看火塘泥圈有三层,且每层灶底之上都有白色草木灰,最上层的草木灰层厚达11厘米。底层灶底低于居住面6厘米、上层灶底高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