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民族、文化是在多样化的发展中逐渐统一的,在五千年甚至更长时期,多民族融合,多文化融合。中华各民族文化长期融合形成了相对可以兼容的心理、思想与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民族性格,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共同的信仰信念,这是维系协调各民族的润滑剂、自强不息的原动力。
从文明比较的角度来看,世界几大古文明,只有中国文明一以贯之,延续至今,没有断裂,没有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发生大的变异。中国文化以“人文”为中心,在自身文化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外来的、不同的民族、宗教、文化,丰富、壮大自己,形成新的文化。中华文化的消化力很强。
在器物层面的文明上,过去说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术),这是沿袭培根的说法,其实还有比这四大发明更重要的发明:漆器、青铜器、丝绸、瓷器等,其精湛高超的工艺,无一不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此外还有算盘、茶叶等,诸多发明都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曾经贡献给全人类,起着改变世界的作用。
在社会层面的文明上,中国古代社会大而政府小,有很多自治组织,有社与会,有乡约、义庄等,士绅阶层的作用很大。
在制度层面的文明上,中国古代的行政、司法制度,土地、赋税等经济制度,征辟诠选制度(荐举、考试),文官制度,教育制度,开放教育,平民子弟通过接受教育参与政治甚至最高政治,荒政、赈灾的制度,优待老人与弱势群体的制度,君相制、三省六部制与监察制等,这些制度文明中有不少实质公正的内涵与制度设计的智慧,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极大。
在观念与价值层面的文明上,儒家“仁爱忠恕”,墨家“兼爱非攻”,道家“道法自然”,佛家“慈悲为怀”,宋明理学家“民胞吾与”等理念,成圣人贤人,成真人至人,成菩萨佛陀的理想人格追求,一系列修养功夫论等,都是了不起的调节身心的安身立命之道,也是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中华文明 渊源流长
评论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