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创立于1956年的济南轻骑,自1964年,成功制造出中国第一辆民用摩托车后,便迅速成了国内摩托企业的一个标杆——第一家年产量突破100万台摩托车的厂家,中国摩托车第一家上市的股份制企业,首批获得中国摩托车行业“中国驰名商标”。
“踏上轻骑,马到成功”的广告语在大江南北曾经家喻户晓。
然而,荣誉加身的济南轻骑并没有乘胜追击,在光环的照耀下,显得身躯虚弱、步履蹒跚,连年亏损,最终于今年5月23日暂停上市,被同门兄弟接壳融资。回顾轻骑29年浮沉,实令人感慨万千。
欢迎关注轻骑命运的人士来电来稿发表观点,联系人樊记者。
1
第一批民用摩托车诞生
帮助济南轻骑拉开民用摩托车生产序幕的是一台仿制捷克的摩托车,轻骑人称它为轻骑15。
1964年10月1日,泉城济南花团锦簇、彩旗飘扬,洋溢着喜悦气氛。身着节日盛装的济南泉城人这一天纷纷涌向街头,他们期待着游行队伍到来的同时,也在等待着神秘车队的到来。
上午9时许,伴着阵阵马达声和白色烟雾,3辆“自行车”排成一列纵队缓缓驶来,尽管路面有点陡,但骑手们却一脸的轻松。与其它自行车不同的是,这台车的三角架上方有一个油箱,中间放了一个发动机,细心的人发现发动机上标有“轻骑牌”三个字。这3辆车就是由中国轻骑集团的前身——济南机动脚踏车厂刚刚研制开发出来的。为纪念国庆15周年,这种机动车被赋予政治化的名称——轻骑15型。而这三台原型车,也被后人称之为建国后第一批民用摩托车。
轻骑牌15型终于以卓越的性能被列入1966年国家计划。合并八一农业机械厂、缝纫机厂后,机动脚踏车厂于1984年正式改名为济南轻骑摩托车厂,走上了摩托车专业生产之路。
据资料显示,1985年的济南轻骑摩托车厂下设发动机厂、总装厂、机械厂、电镀厂、零件厂和轻骑摩托车研究所,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857万元,净值2849.5万元,年末占用流动资金8767.6万元,有各类设备1200台(套),年生产能力达10万辆。1985年生产轻便摩托车6.14万辆,工业总产值3355.3万元,实现利税2667万元。
2
引进日本铃木生产线
1985年4月,改名后的济南轻骑摩托车联营公司成立,同年5月21日与日本铃木公司签订了K系列摩托车技术转让协议书,当年进口K90和K50摩托车部件2万辆进行安装试产。
1988年,在获得7000万元银行贷款支持后,济南轻骑正式从日本铃木引进了K系列摩托车生产线,开始生产K90和K50两个型号的摩托车。
K90摩托车系列产品采用二冲程风冷发动机,四速变速系统,链条传动,最大功率7.5马力,最高时速达到了80公里。1991年,济南轻骑又推出了QM50(木兰)踏板车,并迅速形成批量生产,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当年,济南轻骑完成年产值3.7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19亿元,增长85%;实现利税2944万元,增长393.3%,其中利润2331.5万元。其已经具备了年产50万辆成车的生产力,年产值、销售收入、利润三项指标列市属企业榜首。
木兰品牌引领将轻骑走出山东,迈向了全国,彼时,除了三金(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之外,木兰摩托也成了有钱人家婚嫁的必备品,俗称“三金一木”。
3
中国摩托第一股
1993年底,济南轻骑在上海交易所上市,成为济南市乃至我国摩托车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1994年,济南轻骑铃木摩托车有限公司成立,1996年,第一批经日本铃木株式会社授权单独使用SUZUKI商标生产的铃木王GS125开始投放中国市场。随后铃木王风靡全国,至今仍是不少三线品牌模仿的对象。1996年,公司实施配股,三次融资后公司累计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16亿多。次年,济南轻骑成功发行B股,成为济南市第一家同时拥有A股和B股的绩优公司。
90年代末,国家提出“抓大放小”战略,大企业、集团航母、多元化战略令轻骑这个原本只造摩托车的企业变得疯狂。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并迅速扩大产业的规模,轻骑集团成立,随后,经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轻骑集团旗下的新大洲控股股份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997年末又通过收购琼海药业的控股权,借壳上市。由此,轻骑集团成为3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方。
上世纪90年代在济南人的心中,摩托车的名字不叫摩托车,而叫“轻骑”。在济南轻骑最辉煌的时候,工业南路的名字更一度改名为轻骑路。
在轻骑上班令人羡慕不已,普通员工每个月的收入至少是当地其他国有企业员工的一倍以上,1995-1996年还有过多发两个月工资的经历。那时坊间流传还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菜市场卖菜的看到穿轻骑工作服的都不讲价,因为他们“有钱”。
4
陷入亏损泥潭
疯狂起来的轻骑步子已经停不下来。在多元化热的大背景下,轻骑集团在抽调济南轻骑的现金后,先后投资农业、医药、金融、信息、汽车等领域,鼎盛时子公司有近百家,横跨三大产业。而轻骑摩托也应集团要求,全面出击,四处砸钱,港琼轻骑、无锡轻骑,湛江轻骑、贵州轻骑、青岛轻骑先后投产。而历史已经证明,正是这些工厂用打着轻骑商标的劣质车,把济南轻骑狠狠地按进泥潭中。对集团而言,济南轻骑,似乎只剩下被抽血的功能。
被集团抽血的轻骑,开始出现资金链紧张。据了解,当时轻骑在各地都设有销售分公司,但公司之间的结算依靠内部支票,导致销售公司占款非常严重,工厂账户形成了巨大的呆坏账。
由于汇款难,工厂只能将大量的摩托车抵给配套厂,配套厂为回笼资金又折价出售摩托车,低于定价流入市场的摩托车严重冲击了轻骑的价格体系。1998年,轻骑上市公司第一次对外公布亏损。
由于违规操作旗下股票,1999年11月中国证监会做出严厉处罚,轻骑集团董事长张家岭被禁入证券市场三年,并剥夺上市公司董事长的任职资格,成为中国股市第一批禁入者之一。轻骑集团也被处以1亿多元罚金。由于无力缴纳罚金,轻骑集团大批库存摩托车再次被折价拍卖。
之后,轻骑集团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停业整顿,总计损失超过7亿元。2000年,轻骑系企业全面亏损,济南轻骑亏损2.7亿元。不久,轻骑集团挪用济南轻骑25亿元的重大违规事件被曝光。至2002年,公司全年亏损34.055亿元。在上交所,轻骑被打上了ST。2003年一度被暂停上市。新大洲、海南海药两家公司的股权也因为债务被银行拍卖,相继脱离轻骑集团。
而曾经的传奇舵手,一手将轻骑带大的中国轻骑集团原董事长张家岭,也于2006年因涉嫌私分国有资产、受贿罪被正式逮捕。此时与法国标致摩托合资成立济南轻骑标致摩托车有限公司,似乎只能成为行业人士、媒体记者茶余饭后的谈资。
5
三次计划重组均泡汤
2006年9月,兵装集团正式对轻骑进行重组。重组后,兵装集团持有ST轻骑39.87%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根据双方签署的《股份划转协议》,兵装集团通过行政划转的方式受让济南市国资委持有的ST轻骑39.87%的国家股。
加入兵装集团,对于当时已接近休克状态的济南轻骑,似乎是最好的选择。公开资料显示,兵装集团为国务院直属国有大型军工企业集团,注册资本1264521万元。其在摩托车领域有较强实力,目前拥有建摩B和G嘉陵两家上市公司,以及洛阳北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望江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同时,其旗下还拥有十数家摩托车零部件企业。最重要的是,兵装专注摩托。
在兵装集团之前,轻骑重组计划有过三次机会。2001年11月12日,ST轻骑的母公司轻骑集团与印尼的韩氏集团签订了经营管理服务合同,同时聘请韩氏集团董事局主席韩金福任轻骑集团总裁。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重组一事不了了之。
2003年9月27日,同处济南的三联集团宣布重组ST轻骑。同年11月18日,济南市国资局与三联集团签署了关于ST轻骑国家股转让的协议。21日,重组方案公布。但在2004年1月30日,三联集团宣布退出重组。
2004年7月1日,ST轻骑公告称,6月29日,ST轻骑、济南市国资局与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所属的全资子公司中车汽修(集团)总公司就收购ST轻骑一事达成了初步意向。中车汽修拟受让市国资局持有的ST轻骑部分国家股,之后将成为ST轻骑的第一大股东。但这次重组同样以失败告终。
用轻骑公司总经理吕红献的观点,济南轻骑划归到兵装旗下,可以充分享受规模效应带来的优势,同时,在技术层面上可以吸收兄弟企业先进的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前几年,济南轻骑的品牌使用得不够规范,侵权现象较多,济南轻骑的品牌形象受到一定侵害。借助兵装的影响力,品牌价值自然会得到提升。
但一切并没有进入大家所如愿的轨道。2006年,摩托车卖方市场的时代早已过去,国内新一轮城市禁摩风潮到来,产品同质化严重,受燃油助力车、电动车冲击,单车利润继续下滑;整合到兵装集团后,也没有展示出摩托制造航母的实力。而ST轻骑除2008年度在报表上出现盈利之外,其余财年无一盈利。直至今年5月23日起暂停上市。
29年,轻骑沉浮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