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天命观


  孔子的天命观,从积极意义上讲,可以激发人们上进,百折不挠。因为他首先认为天有规律,人可效法:“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泰伯》)而天的特征首先是四时运行,健行不已,《周易·乾·大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亦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述而》)其次,天的道行是促使“百物生焉”,《周易·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孔子亦积极入世,汲汲救世,必欲实现“博施济众”的伟大理想而后已。从消极意义上讲,出于对天命必然性和公正性的坚信,又可以给困境中的人们提供精神支柱和心理慰藉。当他被围于匡时,他坚信“天之未丧斯文也”(《子罕》),上天一定会助成他复兴周公之业。见侮于公伯寮时,他也信守:“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余何?”(《宪问》)当他看见弟子不幸身染恶疾时,他悲叹:“亡之,命也夫!斯人也面有斯疾也!斯人也面有斯疾也!”(《雍也》)天命是一种正义力量,可以帮助人们逢凶化吉;天命是一种终极力量,让他的弟子身染痼疾,不可救药。甚至,天命还是人间善恶的公正裁判,因此当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他引起学生误会时,他指天为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