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朗德的经济增长和增加支出


奥朗德的经济增长和增加支出
陆善民
 
关键词:奥朗德,经济增长,扩大开支,欧债危机
 
法国新任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是在欧洲债务危机的背景下赢得选举的。换一个侧面讲,离任总统尼古拉·萨科齐是在同样的欧洲债务危机背景下未能竞选连任而下野的。萨科齐失利当然也没有必要怨天尤人,此前就有希腊、意大利等国政府首脑因欧债危机而相继更替的。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现在仍然没完没了,而且存在脱离欧元区的风险。德国的女总理安格拉·默克尔过去和萨科齐一起要求希腊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以期渡过难关。但是希腊人不答应,上街游行,反对财政紧缩,要按原有的过日子方式过下去。
意大利的总理为了减少财政支出,带头提出过紧日子,不拿俸禄白干活。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公职人员降薪削禄,属于紧缩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渡过债务危机。但是这也说不通。例如,2007年就任法国总统的萨科齐,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增加俸禄(月薪从7000欧元提高到1.9万欧元,相当于年薪30万美元)。现在,奥朗德上任,首先把他个人和内阁所有部长的俸禄缩减30%。主张财政紧缩的人加薪,主张增加支出以促使经济增长来对抗债务危机的人减薪。——凡此种种,说明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源并未找到找准,大人物们仍然在摸着石头过河。
奥朗德总统的增加支出以促进经济增长来对抗欧洲债务危机的思维在经济理论上无疑是正确的。以希腊或者某个假想的国家来说,假定其全年国民收入等于1万亿元,债务总额达到1.5万亿元,“资不抵债”,国家面临破产窘境。如果这么多债务总额平均十年还清,连本带利,每年需要偿还超过1千五百亿元。按照这组数据,国民收入的年增长率需要超过15%,方可与债务相平衡,且十年内居民收入不能增长。这么高的经济增长率希腊能达到吗?意大利能够达到吗?哪个国家也达不到。所以说,靠经济增长对抗债务危机,理论上成立,实际上做不到。原因很简单,欧洲债务危机太过庞大,盘根错节,寅吃卯粮久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由以上分析可知:(1)主张财政紧缩的政策是正确的。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年增长率只有百分之几,甚至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支出和居民收入就别指望有什么增长。经济增长并不如凯恩斯主义者吹嘘的那样,政府购买增加1亿元,通过乘数的作用,将会创造出5亿元甚至更多的国民收入增量。这种“乘数理论”,只不过是一件皇帝的新衣罢了。欧洲有人说中国人擅长抄袭。其实,欧洲大陆就是抄袭英国人凯恩斯的教条。凡抄袭终归要吃苦头的。
2)用经济增长对抗债务危机的主张也是正确的。只是对经济增长率应该有个客观、科学的认识,不能期望过高。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资源环境、历史背景、发展阶段,等等因素,都对经济发展速率有影响。特别是发达国家,百分之二、三的增长率,甚至是接近零的正增长率,都是可取的。人类的物质欲望应该受到地球物质条件的约束。象法国离任总统萨科齐,没有一套私人房产,一样生活很潇洒。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有科学合理的边界。象央视新闻里,古兵专访某位山西地方官兼煤老板,发了财就在北京购买了十多处房产。你占了那么多房产资源,叫别人住哪儿。这种畸形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房产调节税难产究竟卡在哪,大家心知肚明。象萨科齐这样的无房户,肯定主张开征房产调节税。
3)财政紧缩和经济增长有机结合是治理债务危机的有效办法。经济要有个合理的、可持续的增长速率,债务总量及每年、每月的债务量都应该有个可控的额度、上限。举债还要有担保和抵押物。只有债权人的权益受到保护和保障,债务人才不敢贸然举债。
4)投资实业是经济增长的根本。西方宏观经济学认为消费也能够拉动经济增长,这种观点不成立。消费只能维持原有规模的简单再生产,不能使经济增长。经济增长要靠产业资本的扩张和增殖。西方宏观经济学是不区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的。在那里,经济部门都是产业部门,只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分。但是,在马克思经济学中,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职能是不同的,金融资本的利润来自产业资本。所以,应该投资、壮大产业资本,金融业服务于产业资本,经济增长才牢靠。象德国和法国,产业资本比较雄厚,基础扎实,先挣钱再花钱,所以勇立危机潮头。希腊寄希望于旅游业,迷信“会花钱的人会挣钱”,结果陷入债务危机泥潭。现在有些财经评论家也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关系来评说经济形势,这实际上是马克思经济学的观点。
总之,欧债危机还有相当长的阵痛期。(201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