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证监会该做什么


蒲少平(我的观点究竟对不对?希望大家发表评论)
 
      
       信息爆炸时代,要求服务型政府提供更多信息公共品.据IBM官网披露,全球 90% 的数据都是在过去两年中生成的;在未来几年, 全球数字信息更会呈现惊人增长,预计到 2020年总量将增长 44倍.
       

2011 年,全球金融信息服务业总体收入超过250 亿美元,约合1600 亿人民币,而中国的市场规模仅有50 亿。相对于中国金融业,国内金融信息服务市场相对滞后,但是发展空间巨大。预计到2015 年底,国内信息金融终端市场的规模就将达到110 亿元左右,2020 年左右就将突破千亿元。


国内目前包括国际巨头在内有数十家公司开展金融信息服务业务,而在对金融机构客户的争夺日趋白热化。其中汤森路透、彭博和万得分列国内市场的前三名,2011 年的销售收入分别约为8 亿元、7 亿元与6 亿元。此外,中国的数据中心业务尤其是金融机构的数据中心业务也以每年15%的增幅快速发展,预计到2015年我国数据中心产品的投资将会从现在的84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80亿元人民币。

       
 
证券行业的信息爆炸也将对该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中国股市种种乱象的根源是,大家都想赚钱,但是基本面研究工作成本高,难度大,于是产生各种违规行为(成本低,难度小).所谓正道难走,就有人走歪门邪道”.所以既要打击违规,也要降低研究工作难度.,其中的重要一环就是证券信息系统建设.
伴随着井喷式的数据增长,孤立的数据存储成为信息成本激增的主要原因。对中国证监会和交易所来说,当务之急,是建立高水平的证券信息管理系统,把分散在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登记公司,交易所等处的信息汇集起来,用先进的数据库分析软件,免费提供给社会.同时要求各信息提供者都有法律上的责任,以保证所提供信息的真实完整及时方便好用.这样可使得证券投资分析难度大大降低.这件事只有证监会和交易所能做到,任何民营的证券咨询公司都无此能力.
当前,全球最大的两家财经新闻信息传播机构,是路透社和道·琼斯德利财经。它们是综合性的财经信息服务机构,所开发的信息产品路透财经资讯系统和德利财经资讯系统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用户几乎遍及全世界各个角落。而我国的证券信息服务行业才刚刚起步,专业性证券信息服务公司规模实力较小,难以和上述两家竞争,迫切需要证监会的强力介入.
有了这样的信息系统,投资者才容易发现问题,上市公司才不敢心存侥幸造假.违规者才会难逃法网.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应该沿着"证券信息系统建设----产生一批高水平的基金管理人---散户大量减少,机构成为主要投资者---产生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秀上市公司"的道路前进.
 
据第一财经日报刘田报道,“欧洲股神”的安东尼·波顿投资中国概念股,发现最大挑战是信息难辨真假。
 
下面一组数字反映了我国证券信息披露状况:
 
2011年,上市公司共发布了16万个公告,平均每天450个.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20%的速度逐年俱增.如此海量的信息,使得证券投资分析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恐怕是证券市场各种违规行为产生的深层原因.
                                        历年平均每天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数

年份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公告数
450
366
264
271
256
216
154
118
95
84

包括年报,季报,半年报,招股书,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公告,等等等等.
 
2011年,上市公司发布的补充更正修正公告多达1300个,2012年1-5月,这类公告更是多达800个.
2002-2011年,发布过补充更正修正公告的上市公司多达2080个,占上市公司总数的82%.
2011年只有783家上市公司在网上公布了股东大会要表决的文件,仅占上市公司总数的31%.这就是说,绝大多数不能参加股东大会的中小股东根本看不到这些文件.
2011年有292家公司没有披露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酬.其中有135家连续两年没有披露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酬.
现在没有一家证券信息网站敢承诺确保该网站信息的真实信和完整性.有的证券咨询公司网站披露上市公司年报中最重要的数据---净利润增长率,2400多家上市公司中竟有100多家是错的.
比如,证券时报数据库中披露的2012年中报数据就有些错的离谱:
    证券时报披露
证券代码 证券简称 净利润增长率 正确数应为
    % %
600711 盛屯矿业 163 (163)
600506 *ST香梨 (112) 112
2107 沃华医药 (414) 414
2019 鑫富药业 (278) 278
2124 天邦股份 (173) 173
900951 大化B股 (148) 148
779 ST 派 神 (57) 57
615 湖北金环 (111) 111
600133 东湖高新 (108) 108
2265 西仪股份 60 (60)
576 *ST甘化 (447) 447
33 新都酒店 68 (68)
607 华智控股 (146) 146
2362 汉王科技 (89) 89
2114 罗平锌电 (17) 17
600615 丰华股份 (118) 118
 
 

又如中财网(http://data.cfi.cn/cfidata.aspx)披露的上市公司2012年三季报净利润增长率,有40家公司是错的.

证券代码 证券简称 净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
证券代码 证券简称 同比 同比
证券代码 证券简称 2012年三季报 2012年三季报
证券代码 证券简称 正确数 中财网
600706 曲江文旅 27.00 612.99
2181 粤 传 媒 (19.77) 2270.27
600850 华东电脑 7.00 2022.66
2204 大连重工 (26.54) 1867.81
2188 新 嘉 联 (1222.79) 1222.79
600637 百视通 50.29 850.96
922 ST 佳电 6.20 611.54
863 三湘股份 (37.56) 567.47
2407 多氟多 (20.68) 411.95
552 靖远煤电 (12.71) 408.98
2049 同方国芯 11.43 301.71
2047 成霖股份 (81.88) 81.88
716 ST 南 方 110.07 79.63
68 赛格三星 (70.97) 70.97
2447 壹桥苗业 42.39 65.71
415 渤海租赁 7.29 58.37
18 *ST中冠A (49.87) 49.87
656 金科股份 16.87 46.26
2107 沃华医药 6.80 42.83
628 高新发展 (38.82) 38.82
2495 佳隆股份 14.77 29.22
532 力合股份 6.85 23.92
2145 ST钛白 (21.34) 21.34
2310 东方园林 34.10 20.81
598 兴蓉投资 18.54 20.65
2237 恒邦股份 3.89 19.78
300311 任子行 (4.09) 11.17
300053 欧比特 18.72 9.09
153 丰原药业 (2.18) 5.41
2309 中利科技 20.51 (2.10)
2371 七星电子 7.35 (2.43)
972 新 中 基 8.19 (8.19)
2429 兆驰股份 56.90 (29.30)
428 华天酒店 18.55 (31.48)
300183 东软载波 25.21 (58.31)
669 领先科技 77.77 (77.78)
601700 风范股份 27.42 (87.04)
803 金宇车城 1.30 (124.54)
875 吉电股份 362.67 (362.67)
600760 东安黑豹 (324.99) (23973.86)

 
 
 
很多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减持股份后不及时披露信息,有的竟在四年后才披露减持信息.更令人不可容忍的是,有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明明是减持股份,却发布虚假公告说增持股份(002002,2010).
不少上市公司披露信息语焉不详,看完令人不得要领.如洞庭水殖(600257)2007年12月13日洞庭水殖:股东股份减持公告.
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中还充斥大量没有实际内容的垃圾信息,浪费了研究分析人员的精力.如海马股份(000572)2009年9月2日公告海马股份:关于股份回购进展情况的公告.
更不要说上市公司公告中还有很多因工作失误出现的错误,因没被发现而得不到更正.如G舒卡(000584)2006年8月16日公告G 舒 卡:关于控股股东增持本公司流通股的公告中的错误:"自2006 年5月11 日至6 月21 日江苏双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的集中竞价交易,已累计增持的舒卡股份流通股合计18,262,291 股",应更正为"自2006 年5月11 日至7月21 日江苏双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的集中竞价交易,已累计增持的舒卡股份流通股合计18,262,291 股"
 还有一些上市公司拒不披露(或忘记)应该披露的信息.
信息披露如此随意和混乱,说明已到了非证监会认真治理不可的地步了.
 
但令人沮丧的是,监管者似乎看不到这些,而是把宝贵的监管资源用于频繁干预上市公司资本运营(首发,上市,增发,重组,分红,股权激励,发债,退市),试图替投资者把关,选出好的公司,结果却是上市公司丑闻频出,投资者违规屡禁不止.
令人欣慰的是,郭主席上台以来,提出”以充分、完整、准确的信息披露为中心,强化资本约束、市场约束和诚信约束”。希望郭主席真抓实干,在信息披露方面做几件实事.下面提几个建议供郭主席参考.
 
一.研究工作难做,首先是因大家得到的上市公司信息质量低.现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四道闸门: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分析师和媒体,监管层.它们都不够紧.首先,做内部审计的人是公司高层安排的,如果高层想做假账,他们可能很难违抗.其次,外部审计师也是公司高层聘请的,他们为了收入也可能难于坚持原则.至于分析师和媒体,虽然有心要揭露假账,但工作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现在站出来公开揭露假账的人越来越少.最后是监管层,他们虽然拥有权力和能力,但面对众多公司,忙不过来.使得虚假信息披露者一次次侥幸过关.
现在,必须拧紧外部审计和分析师媒体这两道闸门.

由独立董事聘请外部审计师,由中小股民一人一票来选独立董事.中小股东持股比例平均有30%,但在董事会中却没有代言人,这不合理.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应为独董的首要职责.独董和审计师薪金费用应由投资者保护基金支付. 政府从印花税中拿出10%充实投资者保护基金.这样, 独董审计师们和上市公司没有利益关系,才能提高上市公司年报的真实性. 大股东经营,小股东监督,这应该成为公司治理原则.当然,小股东监督(包括通过独立董事)的目的主要是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而不是去干涉公司的经营. 此项改革难度很大,没有先例.但中国的国情是:中小股东人数众多,面对一股独大,非如此不能有效自保.中国证监会领导多次誓言要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就请来点真格的.

.研究工作难做,还因为没有方便好用且免费的数据库.做研究分析,大家更喜欢用的是各种来源的数据库.但我发现,大家使用的数据库存在很多错误,这只要把两个数据库放在一起比较就能发现.而数据库开发商对其错误数据是不承担法律责任的.要想减少错误数据,必须使得错误数据容易被发现且可以问责.只有非常严格的问责制度才能树立大家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信心.因此,有必要建立由上市公司直接维护并承担法律责任的数据库.

在这个数据量持续激增的世界中,必须确立数据质量的标准,所有数据来源之间必须保持严格的一致性。数据是否准确和全面?数据能否被多个业务单位和职能部门使用?数据是否与现有流程兼容?数据能否实时或准实时地管理?所有这些难题都需要证监会运用政府权威统一部署.

在谈到信息披露的时候,有一个词被大家忽略了,这个词就是”方便”. 目前上市公司的年报,光是格式不统一,遗漏,差错,不能搜索关键词,等等,就让人很头痛.面对海量的信息,如果不把它弄的很方便,研究分析的效率就会很低.数据库就可以保证统一的格式,也较容易发现遗漏和错误.当然数据库还应该设计成可以很方便地下载.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数据库不好用.
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研究,本质上是一种探索活动,有各种可能性.数据库的设计,应给研究工作提供足够多的探索自由度.
三.新股的研究更难做.判断公司未来前景本来是一件难事,需要长期观察和全面仔细分析,公司越小越难判断.新股因只披露三年的信息,其研究工作更难做,短期内很难判断其未来业绩.所以,新股改革,关键是把发行和上市分开,让每个公司上市前有个较长的观察期. 事实证明,目前的新股发行审批制不能保证上市公司质量,必须废除.应让公司根据资金需求,通过券商随时自由发行,每次发行必有许诺,若以前许诺都能兑现才容易获得再次发行.新股发行后上市则须经审批.没有了上市保证,投资者在掏钱买股时会很挑剔,发行价也不会奇高.这样,真正好的公司在经历很多人的挑剔眼光后会脱颖而出,经多次发行新股后最终达到上市规模.废除新股发行审批制会不会发生股市暴跌呢?不会,交易所只要随时调整上市额度,就可以防止股市暴跌和暴涨.如此这般,所谓”三高”自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