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济济


  张仪是魏人、乐毅是魏人、范睢是魏人、尉缭子是魏人、姚贾是魏人。可是他们都没有为祖国效力,除了乐毅外,另外四位鼓荡天下风云的人物都到了魏国的夙敌——秦。以上人物都有一共同点,那就是被魏国腐败政局逼走他乡。其中张仪、乐毅、尉缭子、姚贾是因为不被重用,范睢则是差点被魏国权贵迫害致死。魏国本土人才流失状况由此可见一斑。如果说乐毅的淡漠对魏国还算客气的话,其他人可谓是前赴后继地为生身之国敲丧钟。张仪的连横战略让魏国屡屡吃亏,范睢的远交近攻直接是拿包括魏国在内的三晋开刀,尉缭子和姚贾更是辅佐始皇帝扫灭了包括魏国在内的山东六国。由此看来,魏国灭亡至少有一半是来自本国弃将。老天是公道的。魏国不善待人才,最终也因此遭到百年报应。

  信陵君与薛公毛公可能是魏国最令人扼腕的一群人。信陵君是魏国最杰出和最后的王族大才,卖浆者薛公与博徒毛公则是隐于市井的奇谋智士。他们与信陵君形成了一个颇具实力的铁三角,堪称挽救魏国最后的希望。这是一股新兴的政治力量。信陵君的悲剧众所周知,只是在《大秦》中,这个悲剧更令人痛惜。面对秦国的离间计,薛公毛公权劝信陵君“清君侧,真称王”,并称非此无以救魏国也无以救君。相信绝大多数读者看到这一段,心理都希望信陵君能这么做。因为,除了信陵君,魏国庙堂已经腐朽不堪。在崇尚贤能鄙视愚忠的战国,这个举动不仅利国利民,还能赢得时人一片喝彩。可是……历史到底还是定格在悲剧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