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大争较量中,魏国荣获人才培养与人才流失双料冠军。天下大才八九在魏,魏却不能用一个。毫无疑问,这是战国最划不来的一笔人才账。魏国异象最显著的特点是双重极端性:一方面,无论是强是弱是清明是腐败,魏国总是能源源不断的产生治国大才(有的是外邦人在魏国成长),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门类俱全;另一方面,这个最先称霸的国家自魏惠王开始落入了养才不能用、有才不能留的怪圈。
魏国的故事自始自终都是一部人才悲剧史。
庞涓这个著名的反面人物在《黑色裂变》中成功地转变为亦正亦邪的布衣名将。与他相对立的,是后来被商鞅用计俘虏的公子卬。不少人说公子卬是一代名将,被孙先生丑化了。但这个说法在史书上找不到坚实依据。其实,公子卬只是个名,这个形象真正的内涵是魏国世袭贵胄的化身。他们俩的争斗可以视为布衣士子与世族贵胄间权力角逐的缩影。在期此间发生了两则影响未来的人才流失事件——孙膑逃齐与卫鞅入秦。孙膑与卫鞅虽不是魏人,却都是在魏国发迹。他们起初也是打算为魏国效力的,然而魏国政局不良导致一个遭残害一个被排挤。讽刺的是,日后让魏国由盛转衰的正是这两位魏国弃将。齐军师孙膑打败了庞涓,秦大良造卫鞅打败了公子卬。魏国权力场布衣士子与世族贵胄的标志性人物一同受挫,魏国从此一蹶不振。
人才悲剧史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