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功夫蔡达标,何错之有?


  对于那些企业界的风云人物,我一向心生敬意。而那些折戟沉沙、功败垂成的人物,扼腕之余,亦是敬重三分。

  这其中就包括蔡达标。

  蔡达标何许人也?

  中式快餐连锁领导品牌——真功夫主要创始人,2009胡润餐饮富豪榜第9名,身价7亿。

  1994年他和小舅子一起创立的那间小小的炖品店,到如今全国近400家直营连锁店,2010年营业额达20亿。这无疑是一个创业传奇。

  此刻的他,应该是意气风发、叱咤风云。但很可惜,他现在却被关在监狱,估计要面壁思过很长时间了。

  蔡达标何过之有?

  2011年4月22日,蔡达标等四名嫌疑人因涉嫌挪用资金、职务侵占等犯罪行为,经广州市人民检察院批准,被执行逮捕。

  相伴随的,是真功夫内部的动荡:高管走了差不多一半,中层流失更为严重。公司经营状况继续恶化:3月份前真功夫每个月净利润基本是保持在800万左右,但4月份净利润仅60多万,而5月份更跌至6万多元。共同创始人潘宇海担任公司董事长,但蔡达标显然并没有放弃争夺公司控制权,双方角力仍在继续。

  真功夫这座大厦,风雨飘摇。

  事态发展何以至此?蔡达标到底做错了什么?

  让我们从2009年说起。

  2009年3月31日,一胡姓女子大闹广州街头,召开“媒体发布会”,声称自己做了蔡达标11年的二奶,并生下一9岁的儿子,现在要求蔡达标支付孩子5000万元的抚养费。

  这可是一大新闻。要命的是,这事竟然是真的。

  丑闻一出,媒体争相报道,舆论一片哗然。

  这个时候,郁闷者除了蔡达标,还有他的前妻潘敏峰。潘敏峰不仅是郁闷,而是郁闷的抓狂。

  1991年初,20岁的潘敏峰和21岁的蔡达标结婚。早年间虽是贫贱夫妻、但彼此恩爱有加。蔡达标在外打拼,潘敏峰操持家务,并先后为蔡达标生下一女一子。后因蔡私生活不检点,后于2006年9月离婚。

  丈夫不忠,对潘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但为了孩子,也是为了公司稳定,双方均选择低调处理。

  处理的结果是房产和两个孩子的抚养权归潘所有,原本属于夫妻共同持有的50%的真功夫股份归蔡所有(注:真功夫另外50%股份归属于共同创业者、潘敏峰亲弟潘宇海所有)。

  潘同意此安排,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蔡只有他们一起生的这两个孩子,既然如此,财产迟早是要给孩子的,因此,不争也罢。

  但胡姓女子的出现,告诉潘一个事实:早在2000年,蔡就在外面有了私生子。这对潘无异于是晴天霹雳。

  她一怒之下,约见媒体,拿出证据,揭露蔡“不仅有二奶,更有三奶”。更严重的是,她还将蔡告上法庭,控告其犯有重婚罪,并要求分割真功夫股权。

  蔡达标“私生子”事件尚未了结,“股权争夺战”又起。真是焦头烂额啊。

  真功夫原定于2009年冲刺上市的计划,因此嘎然而止。

  如此看来,蔡达标过错有四:

  其一、背着妻子在外面找二奶、三奶,这是对妻子的不忠。

  其二、背着妻子竟然跟二奶有了私生子,这是对妻子的大不忠。

  其三、有了私生子竟然在离婚时刻意隐瞒,这是对妻子的欺骗。

  其四、二奶也没有安抚好,导致她竟然将此事公之于众。

  早知今日结局,蔡达标一定追悔莫及。蔡初中毕业,在竞争激烈的餐饮业,能够异军突起,领袖群伦,可谓英雄豪杰。但是,一个人的成功,是因为用好了脖子以上的玩意,那东西叫智慧;一个人的失败,是因为没有管好裤腰带以下的玩意,那东西叫欲望。

  控制不好的欲望叫欲火,欲火不仅烧伤别人,也会焚烧自己。

  但是,以上四项过错,归根结底,都是钱可以解决的问题。只要舍得花出去大把的银子,还是可以摆平的,而蔡达标,不缺银子。

  那为什么,他还会遭此牢狱之灾呢?

  这要从真功夫的发展历程说起。

  在1997年,公司研发出“电脑程控蒸汽柜”,一举解决中餐“标准化”难题,为连锁拓展打下基础。

  到了2004年,公司品牌由“双种子”更名为“真功夫”,凭借更有冲击力的品牌和积累多年的标准化运作体系,公司驶上了全国连锁扩张的快车道,到2005年底,在中餐连锁企业中率先突破了百店大关。

  到了2006年3月,有了更加清晰的扩张战略,坚决舍弃油炸食品,专注于做蒸品,“营养还是蒸的好”。

  此时的真功夫,成为中餐连锁巨头,可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而且,“东风”似乎也来到了家门口:今日资本的徐新,在考察了16家中餐连锁企业之后,找到了蔡达标。说自己“不缺钱缺人才”的蔡达标,被徐新一举相中。

  这样,2007年今日资本及联动资本联手,投资真功夫3亿人民币风险资金,就顺理成章了。

  彼时的真功夫,“中国麦当劳”的梦想似乎近在眼前,而掌门人蔡达标,居功至伟。他的下一个目标明确而清晰:上市。

  早在与风险资本接触时,已立志要做企业家的蔡达标,就已然深刻的认识到去家族化的必要性。应该说,这个方向绝对是正确而必要的。但真功夫的情况实在特殊,所谓的去家族化,就是在拥有同样股份的蔡、潘两人中,去掉一个。这样以来,治理结构的优化和蔡、潘二人的控制权之争,就合二为一了。而蔡达标,在这个问题上又犯了两个错误:

  其一、单方面认为去家族化就是“去潘化”,这显然不是公正的立场。立场不公正,就站不住脚。

  其二、他选择的方法更是错误。

  蔡的方法主要是“架空潘宇海”,分两个层面:

  一、在经营层面架空潘宇海。他将“潘系”高管逐一清除,让自己家族的人和一批麦当劳、肯德基空降过来的高管,掌控各个要害部门。

  二、在董事会层面架空潘宇海。在潘宇海不知情的情况下,真功夫两个投资商之一的联动资本,实则由蔡达标个人控制,而今日资本毫无疑问的站在蔡这一边。如此一来,蔡达标在董事会层面也占有了较大的优势。

  蔡的这一设计,看起来相当完美。但 “架空对方”这一招,其本质就是权谋。权谋的东西,一旦被人察觉,必定招致怨恨。除非你把对方置于死地,或者对方实在是清心寡欲、与世无争,不然,你就会狠狠的被反咬一口。

  而事实恰恰是,身为公司共同创始人的潘宇海,而且同时手中又握有47%的股权,怎会任你摆布,你又如何真正摆布得了?

  于是,股东内讧的大戏开始上演了。一开始,双方都小心翼翼,毕竟真功夫是两人共同的心血和最大利益所在。

  但可想而知,蔡达标精心实施的去“潘”行动,在看似越来越接近胜利的表象下,实则给自己准备了一个炸药桶。这个炸药桶不在别处,而是在潘宇海心中。

  炸药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导火索被点燃了。

  2009年3月31日,“私生子”事件爆发,并迅速点燃了潘宇海心中埋下的炸药,“轰”的一声,响声震天,真功夫也被炸开了花。

  在当年的7月份,潘宇海将真功夫告上法庭,要求履行股东知情权,请求法院查封该公司财务报告等。

  2010年2月,法院要求真功夫将财务报告等提供给大股东潘宇海进行账目审计。

  在这期间,潘、蔡两大家族彻底闹翻,就公司控制权你争我夺,不可开交。

  很多人因此批评说,当初的股权平均,实在是个天大的错误。确实如此。但股权平均,并不必然导致公司内乱。当初希望集团的刘氏四兄弟,股份也不都是平均的吗,人家咋就没事?

  导致内乱,在于蔡达标在去家族化的过程中,过于站在了自我立场,而且用了灰色的权谋的手段,而不是市场化的公开的手段。蔡一厢情愿的希望自己赢对方输,其结果就是你死我活的争斗。

  而蔡犯的更为严重的错误,或许正如潘宇海的指控:蔡达标利用侵占真功夫的3000 余万元,设立独资公司东莞赢天,再以东莞赢天的名义与中山联动的股东签署转让协议,蔡为此向中山联动股东支付股权受让金6000 万元。

  “经审计查账发现,蔡达标向中山联动股东支付的6000 万元都是利用签订虚假合同、虚开发票、关联交易等非法手段从公司窃取而来。”

  而蔡达标的这一操作,如果查实,那就不仅仅是违规,而是违法了。而这也直接导致了他的被捕。

  但蔡、潘双方的斗争仍在继续,真功夫这座大厦,真的可能倒在缔造者们自己的手里。

  可惜了,蔡达标;可惜了,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