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否顺利崛起取决于美国的帮助


柴福洪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 ] 我国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确在经济上有较大的发展与进步,目前处于改革的深水区,摸不着“石头”了,只好借“船”过河。这个“船”,作者认为就是美国,中国如果能处理好中美之间的高端战略问题——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协调,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就在其中了。
[关键词]中国崛起 美国帮助
 
 
“中国能否顺利崛起取决于美国的帮助”——这一命题,在中国大陆肯定是有争议的。但作者认为:无论中国党和政府、人民和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分歧有多大,不承认为一观点,中国执政党一定要会吃亏的,人民也会跟着吃亏,国家崛起是否顺利与时间长短,都取决于对这一命题的共识。
 
我们不能在“打倒美帝国主义”的无知口号与“美国的东西对中国都是有害”的认识前提中生活下去了。正确认识美国,就能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公正评价美国,才能理智处理世界事务;接受美国提倡的普世价值与规则,就能顺利融入世界。
 
中国在美国和世界通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遵循世贸组织规则,花了30多年时间,才站上世界经济体量第二的位置。其实,在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之前,我们是不愿意搞市场经济与遵循世贸组织规则的,理论和实践上,不愿意明确自己也搞市场经济,甚至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等多种提法取代它。
 
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后的1992年10月,党的14次全国代表大会,才正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决定获得通过。这两件事,才是决定中国经济走上上升通道。国内的市场开始发挥经济的主体作用,世界贸易帮助中国生产拓展了空间。
 
从2007年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因为以华尔街为首的虚拟经济失控,引发世界金融危机,再次给中国带来发展机遇,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走向衰退,以制造业为主的德国和以资源为主的澳洲、加拿大等得以幸免。这次危机,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是“危”,对中国来说是“机”,中国如果抓住了这这一机遇, 有可能实现整体国力全面增强,如果放弃这一机遇,中国崛起与复兴计划就一定不会顺利,而且有可能掉进多种陷阱。
 
目前,摆在13.4亿中国人面前的陷阱有许多个,每一个陷阱都可能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如:南中国海陷阱、中日钓鱼岛陷阱、中印土地陷阱、资源陷阱、能源陷阱、汇率陷阱、贸易争端陷阱、环境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劳动力短缺陷阱、成本陷阱、差距陷阱等等。
 
这么多的陷阱,对我们来说,实在是防不胜防,没有世界力量的帮助,是十分危险的。在英国成为世界首富之前,遇到了当今中国的现实矛盾;美国成为世界强国之前,同样遇到了当今中国的现实矛盾;德国和日本在崛起时,也是遇到了当今中国的现实矛盾。历史的教训值得我们记起和警醒。
 
其实,当今中国遇到的现实矛盾和问题,与英、美、德、日等国,当年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不尽相同,但性质是相同的。为什么英、美在崛起中成功了,德、日却失败了?需要认真总结其经验和教训,指导我国的崛起与复兴的实践。
 
对于中国来说,当今世界的矛盾和问题固然复杂多样,解决起来比历史上的矛盾和问题难度要大,可供选择的手段相对要少,但矛盾和问题却十分突出,主要矛盾和问题的主要方面,十分明显,关键是要抓住解决矛盾的“牛鼻子”。中国面临的多种矛盾和陷阱,其“牛鼻子”就是美国,如果中国能得到美国的支持与帮助,许多问题解决起来,就会顺利得多、顺手得多、容易得多、发展环境就会好得多。
 
这里所称的“美国”,不仅是指美国的实体,也不只是指中美两国的国家关系,更多的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强权国家的世界观、政治意识、文化理念、利益诉求。我们一方面要解决马列主义在人类大国的实践问题、发展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崛起的伟大复兴事业的成功。决不能陷入要“马列主义”,就不发展、进步、崛起,要发展、进步、崛起,就不能要“马列主义”的对抗之中,“马列主义”在中国是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崛起服务的,是统一中华民族思想、意志的精神文化之一。
 
目前,中美之间的矛盾,在具体事务上,主要不是来自“马列主义”。“马列主义”在处理国家事务与世界关系中,本来没有具体的原则规定,要有规定的话,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多年来形成的如“不结盟”、“不干涉他国内政”等观点,这些,都不是“马列主义”创始人的思想。真正影响中国在世界发挥作用的,是来自孔孟的儒家思想文化与西方“达尔文主义”的冲突。从利比亚、叙利亚、伊朗、朝鲜等国的矛盾看,突显出两种文化思想的冲突。西方“达尔文主义”的“森林法则”,有其缺限,但也不能否认,孔孟的儒家思想以尊卑等级为基础的“仁政、和谐”文化,也有其不足的地方。
 
因此,我们要获得美国的帮助,不一定要我们放弃“马列主义”,而是要协调好“达尔文主义”的“森林法则”与孔孟儒家思想以尊卑等级为基础的“仁政、和谐”文化的矛盾。如果从文化冲突角度去解决中美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其政治对抗性与思想背反性就不存在了,协调起来,就要轻松得多。这对两国政府之间和民间的协调与友好关系的建立,都是有益的。
 
在与美国的交流中,我们应该能深深地体会到,他们最为反感或害怕的是:一国社会只有一种声音;一国的国家行为只有几个人甚至一个人说了算;国家权利没有制约;公权没有进“笼子”;老百姓的行为受到各种限制,其心声得不到自由表达等等。每一条都戳到中国大陆社会的痛处。
 
时代变了,中国大陆的确需要变,我们党提出的“与时俱进”原理,其本身的含义十分广泛,也包括上述中国的“痛处”,如果能医治好“痛处”,中国执政党才能永葆青春,其执政地位才有可能稳固。如果仅为保存自己的执政地位,只能说是在持续地为自己掘墓。这是经过历史上多少次重复的事实所证明了的。
 
中国,如果能在上述“痛处”有所作为,明确接受“民主、自由、法制、人权”等世界普世价值,中美之间,就一定有共同语言,虽然,不能期望美国在具体利益上有多少让步,但最起码也不会处处设置障碍,阻止中国发展、破坏中国发展与进步的环境。只要美国不破坏,就是对中国的帮助,就是允许中国发展。
 
之所以英国能容忍美国的发展与进步,除了实力对比的此消彼长之外,更多的是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同一性,德、日之所不成功,除战争行为外,很大程度上是世界观与价值观的非同一性造成的。在农业社会,中国是世界第一强国,在工业社会条件下,中国的确落后了,具实质就是中国没有与时俱进,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被侵略的历史,的确是中国社会虚弱到极至,才招致中国由强大至极贫的变迁。
 
中美两国之间,已经有了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战略,是什么?其顶端,就是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协调;其中层,是发展的机制设计与实施计划;其底层,才是具体政治、经济、军事等事务的协商。中、美战略对话,首先要从高端谈起,而不仅仅是底层的具体事务性协商。
 
世界上任何事务,即使是战争,最终都是在谈判桌上解决的。中国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有了与美国谈判的基本条件,应该说中美两国什么事情都可以坐下来谈,只要谈到美国不与中国为敌,中国不与美国为敌,美国不破坏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中国事事处处不与美国作对,中国的所有发展中的陷阱问题就解决了一半,甚至国内的经济矛盾解决起来也顺利得多。
 
谈判,就是双方都让步,中国能让多少步,在那些方面让步,如果中国党和政府需要征求人民的意见,可以采取全民投票的方式来决策。当然,这些都是有风险的,没有风险就没有回报。
 
中华民族期望复兴的愿望是迫切的,中国在21世纪能为人类做出多大贡献,就在于中美两国的协调与发展、共进之中。美国不是“老虎、狮子”,必然“吃人”,“民主、自由、法制、人权”不是洪水猛兽。
 
 
                                                   2012414
                           
作者简介
柴福洪,男, (19575--),湖北蕲春人,经济学硕士,黄冈职院教授,高职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公共经济。
E---mail [email protected].
联系方式:QQ303272660 传真:0713-8345265
    址: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南湖桃园街109邮编:43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