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行为规范是员工的标杆


 管理者的行为规范是员工的标杆

 

看一个企业的健康程度,其实最简单的就是要看管理者,管理者的执行力和行动决定了整个企业的管理是否正常。作为整个企业的制度的制定者和监督者,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肩负着双重的责任,一个就是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另外就是要让自己去践行这些制度。

 

人在规范自己的行为过程中往往有从众心理,也有标杆行为,即会跟着自己的上司学,所以在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很多人会先看管理者会去怎么做,假如觉得管理者执行自己的制度时打了折扣,那么他会自发的从内心觉得自己去执行制度打个折扣也无所谓。久而久之,无论是做什么事情,员工的执行力变和他的管理者形成一致原则,这也许都是在不自觉的行为认知中形成的行为规范。

 

但是,不要小瞧这个过程,假如管理者对于自己制定的规则没有执行到位,那么时间长了,当这种标杆树立起来后,员工的执行力有时会变的很差。记得上次到办公室来的特别早,碰上了分校的同事,就寒暄几句,她说你来的真早呢,我说作为总部人员肯定要起表率作用,然后同事就是,还表率作用呢,你看总部领导有几个穿工装的呢?看到这里,上述的标杆作用也便能显现出来了。

 

所以员工私下里也会觉得自己不穿工装也无所谓,反正领导也没穿,然后觉得自己不穿黑色皮鞋也无所谓,反正领导也不穿工装,自己不按时上交文件也无所谓,反正领导也不穿工装……在这个过程中,员工其实已经把管理者的一个没做好的地方已经无限放大了,员工自觉的选择了一种既可以偷懒又可以相对找到合适理由反驳的方式去工作,这种情况是很可怕的。

 

很多管理者会发现,自己的员工很不听话,企业制度不去执行,下发的任务不去好好执行,制定的行为规范不去执行,总之,最后归结到了执行力问题上,觉得员工的职业素养有问题,便开始培训,开始考试,开始处罚,结果还是不见起色,员工的执行力还是没有提高。

 

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其实我们应该从上而下的进行反思和总结教训,领导的示范作用很关键,你没有穿着工装去检查员工有没有穿工装,这就说明了最大的执行力问题出在哪儿了,你没有穿着工装给没有穿着工装的员工开罚单,这无疑会加重了员工的逆反心理,有时会适得其反。

 

管理过程中,如果你期望或者要求下属做的程度多么好,那你必须要做的同样好甚至是更加好,这样才能给员工树立一个正确的标杆,这样才能让自己树立威信,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从众氛围,让管理走在正确的路上,这也是对你做对了正确的事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