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异地高考,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的部署、要求,而仅靠地方放开户籍限制,难度很大。众说周知的是,当地政府和户籍拥有者,都担心放开之后,引发人口大量涌入、“高考移民”。而近年来,一些地区打击“高考移民”,采取的办法,就是户籍加学籍的双证报考要求,也就是说,高考报名限制不是放宽,而是变得更为严格。 在这种情况下,按照放宽户籍限制的思路,推进异地高考,其中,最有可能的措施,就是在目前的“户籍+学籍”要求基础上,放宽为居住证要求,就像上海,目前允许10类非户籍考生报考,这一放宽,相对于按户籍报考来说,确有进步,可这取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如果办理居住证,比较困难,那么,按居住证报考,受惠人数将很有限,更多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由于只有暂住证,无法办到居住证,其子女还是面临回户籍所在地报考的问题,而这个群体,是进城务工人员中最为庞大的群体。而如果放宽的程度,导致“高考移民”存在,政策极有可能叫停,包括山东的政策,也有人担心,三年之后会发生变数。 所以,在笔者看来,国家如果只给出放宽户籍限制的思路,再由各地因地制宜提出具体方案,解决矛盾突出地区的异地高考问题,前景是很不乐观的。为此,必须在出台的文件中,应该明确具体方案,以及实施的路线图、时间节点。 另外,实行异地高考的关键,其实在于推进高考社会化,这就是打破集中录取制度,实行高校基于统一测试的完全自主招生,当集中录取制度不存在,高考按户籍报名,也就失去生存的土壤了。而对于打破集中录取制度,放权给高考实行自主招生,主动权完全在教育部手中,可从国家层面启动改革。 其实,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高考改革思路,只要坚持推进招考分离,构建“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考试、招生新格局,异地高考并不难实现。就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教育部只需再进一步,就可启动全国范围内的异地高考。 其一,对80所自主招生高校的自主招生程序进行调整,只需取消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还必须参加统一高考、集中录取的规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3月3日表示,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很快出台,现在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教育部酝酿中的异地高考改革方案与山东出台的政策“思路上一致”。教育部很快就会出台一个总的文件,同时鼓励各省积极推进,出台自己的高考方案。谈及方案公布时间表时,袁贵仁表示:用不了十个月。(新京报3月4日)
解决异地高考,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的部署、要求,而仅靠地方放开户籍限制,难度很大。众说周知的是,当地政府和户籍拥有者,都担心放开之后,引发人口大量涌入、“高考移民”。而近年来,一些地区打击“高考移民”,采取的办法,就是户籍加学籍的双证报考要求,也就是说,高考报名限制不是放宽,而是变得更为严格。 在这种情况下,按照放宽户籍限制的思路,推进异地高考,其中,最有可能的措施,就是在目前的“户籍+学籍”要求基础上,放宽为居住证要求,就像上海,目前允许10类非户籍考生报考,这一放宽,相对于按户籍报考来说,确有进步,可这取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如果办理居住证,比较困难,那么,按居住证报考,受惠人数将很有限,更多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由于只有暂住证,无法办到居住证,其子女还是面临回户籍所在地报考的问题,而这个群体,是进城务工人员中最为庞大的群体。而如果放宽的程度,导致“高考移民”存在,政策极有可能叫停,包括山东的政策,也有人担心,三年之后会发生变数。 所以,在笔者看来,国家如果只给出放宽户籍限制的思路,再由各地因地制宜提出具体方案,解决矛盾突出地区的异地高考问题,前景是很不乐观的。为此,必须在出台的文件中,应该明确具体方案,以及实施的路线图、时间节点。 另外,实行异地高考的关键,其实在于推进高考社会化,这就是打破集中录取制度,实行高校基于统一测试的完全自主招生,当集中录取制度不存在,高考按户籍报名,也就失去生存的土壤了。而对于打破集中录取制度,放权给高考实行自主招生,主动权完全在教育部手中,可从国家层面启动改革。 其实,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高考改革思路,只要坚持推进招考分离,构建“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考试、招生新格局,异地高考并不难实现。就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教育部只需再进一步,就可启动全国范围内的异地高考。 其一,对80所自主招生高校的自主招生程序进行调整,只需取消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还必须参加统一高考、集中录取的规
相对于此前教育部针对异地高考的多次表态来说,这一次表态,有明显的“进步”,就是指出了异地高考文件出台的时间表。可是,大家并不能高兴得太早,文件出台的时间表,并不是执行的时间表,而且,从袁部长的表态看,教育部文件可能只是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具体方案还得各省市自己出,如果各省市迟迟不出台自己的方案,解决异地高考,就可能十分漫长。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3月3日表示,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很快出台,现在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教育部酝酿中的异地高考改革方案与山东出台的政策“思路上一致”。教育部很快就会出台一个总的文件,同时鼓励各省积极推进,出台自己的高考方案。谈及方案公布时间表时,袁贵仁表示:用不了十个月。(新京报3月4日) 相对于此前教育部针对异地高考的多次表态来说,这一次表态,有明显的“进步”,就是指出了异地高考文件出台的时间表。可是,大家并不能高兴得太早,文件出台的时间表,并不是执行的时间表,而且,从袁部长的表态看,教育部文件可能只是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具体方案还得各省市自己出,如果各省市迟迟不出台自己的方案,解决异地高考,就可能十分漫长。 就异地高考涉及的复杂利益关系来看,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是不宜于由各省市自己出台方案的。不管是高考指标的划拨,还是户籍的开放,都牵涉到政府、高校、省市的沟通和各地的利益平等。早在国家进行探索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当地升学的办法的试点时,试点区域之一的重庆有关负责人,就提出,“异地高考涉及到流入地流出地的协调,需要教育部全国层面的统筹。且改革办法涉及高考制度。 有舆论对袁部长称异地高考改革方案与山东出台的政策“思路上一致”,感到很兴奋,认为各地都可能逐渐采取取消户籍的思路来推进异地高考,可在笔者看来,如果推进异地高考,就采取这一思路,并等待各省市出方案,推进的速度将相当缓慢,尤其在人口流入密集,高考竞争并不激烈的地区。 山东能制订取消户籍限制的方案,具有很强的特殊性——本身是高考大省,高考竞争十分激烈,山东本省的考生都恨不得外出高考;同时,人口流出大于人口流入——而异地高考矛盾最突出的地区,基本上有着两大共同点,一是人口流入密集,进城务工人员多,像北京、上海,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求学人数,每个年级约有7~8万;二是高考指标多,升学率高,像北京和上海,高考一本率达到27%左右,而在全国范围内,平均只有10%左右,有的地方只有4%、5%。在这些地区,
就异地高考涉及的复杂利益关系来看,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是不宜于由各省市自己出台方案的。不管是高考指标的划拨,还是户籍的开放,都牵涉到政府、高校、省市的沟通和各地的利益平等。早在国家进行探索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当地升学的办法的试点时,试点区域之一的重庆有关负责人,就提出,“异地高考涉及到流入地流出地的协调,需要教育部全国层面的统筹。且改革办法涉及高考制度。
有舆论对袁部长称异地高考改革方案与山东出台的政策“思路上一致”,感到很兴奋,认为各地都可能逐渐采取取消户籍的思路来推进异地高考,可在笔者看来,如果推进异地高考,就采取这一思路,并等待各省市出方案,推进的速度将相当缓慢,尤其在人口流入密集,高考竞争并不激烈的地区。
定,就可实现异地高考。目前的三大联考,就是全国统一试卷,各地考生自主报名参加,如果考生以联考成绩,申请高校,高校独立进行录取,录取之后就不再参加统一高考、集中录取,这不就实现了异地高考吗?把自主招生放在统一高考之后,如果把高考的功能从现在的选拔变为评价,学校基于高考成绩自主招生,也是同理。 其二,高职高专院校的招生,已启动注册入学、申请入学的改革,对此,完全可以放宽户籍限制,允许考生不分户籍自主提出申请。鉴于高职高专现在面临严重的生源危机,而高职高专的整体录取比例占高考录取总数的一半,因此,这不仅给高职高专一条生路,也很大程度解决了异地高考问题。 上述两方面如果共同推进,解决异地高考也就步入正途,既推进高考改革,又扩大高考公平。至于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其为地方出资建设,根据为地方服务的原则,倒是可以实行按户籍或居住证招生,在美国,州立大学把更多招生名额投放到本州,就是这个道理。如此看来,在国家层面通过推进高考改革来解决一系列复杂的高考问题,是完全可为的,而问题的关键是,政府部门是否愿意真正推进。
山东能制订取消户籍限制的方案,具有很强的特殊性——本身是高考大省,高考竞争十分激烈,山东本省的考生都恨不得外出高考;同时,人口流出大于人口流入——而异地高考矛盾最突出的地区,基本上有着两大共同点,一是人口流入密集,进城务工人员多,像北京、上海,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求学人数,每个年级约有7~8万;二是高考指标多,升学率高,像北京和上海,高考一本率达到27%左右,而在全国范围内,平均只有10%左右,有的地方只有4%、5%。在这些地区,解决异地高考,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的部署、要求,而仅靠地方放开户籍限制,难度很大。众说周知的是,当地政府和户籍拥有者,都担心放开之后,引发人口大量涌入、“高考移民”。而近年来,一些地区打击“高考移民”,采取的办法,就是户籍加学籍的双证报考要求,也就是说,高考报名限制不是放宽,而是变得更为严格。
定,就可实现异地高考。目前的三大联考,就是全国统一试卷,各地考生自主报名参加,如果考生以联考成绩,申请高校,高校独立进行录取,录取之后就不再参加统一高考、集中录取,这不就实现了异地高考吗?把自主招生放在统一高考之后,如果把高考的功能从现在的选拔变为评价,学校基于高考成绩自主招生,也是同理。 其二,高职高专院校的招生,已启动注册入学、申请入学的改革,对此,完全可以放宽户籍限制,允许考生不分户籍自主提出申请。鉴于高职高专现在面临严重的生源危机,而高职高专的整体录取比例占高考录取总数的一半,因此,这不仅给高职高专一条生路,也很大程度解决了异地高考问题。 上述两方面如果共同推进,解决异地高考也就步入正途,既推进高考改革,又扩大高考公平。至于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其为地方出资建设,根据为地方服务的原则,倒是可以实行按户籍或居住证招生,在美国,州立大学把更多招生名额投放到本州,就是这个道理。如此看来,在国家层面通过推进高考改革来解决一系列复杂的高考问题,是完全可为的,而问题的关键是,政府部门是否愿意真正推进。
在这种情况下,按照放宽户籍限制的思路,推进异地高考,其中,最有可能的措施,就是在目前的“户籍+学籍”要求基础上,放宽为居住证要求,就像上海,目前允许10类非户籍考生报考,这一放宽,相对于按户籍报考来说,确有进步,可这取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如果办理居住证,比较困难,那么,按居住证报考,受惠人数将很有限,更多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由于只有暂住证,无法办到居住证,其子女还是面临回户籍所在地报考的问题,而这个群体,是进城务工人员中最为庞大的群体。而如果放宽的程度,导致“高考移民”存在,政策极有可能叫停,包括山东的政策,也有人担心,三年之后会发生变数。
所以,在笔者看来,国家如果只给出放宽户籍限制的思路,再由各地因地制宜提出具体方案,解决矛盾突出地区的异地高考问题,前景是很不乐观的。为此,必须在出台的文件中,应该明确具体方案,以及实施的路线图、时间节点。
另外,实行异地高考的关键,其实在于推进高考社会化,这就是打破集中录取制度,实行高校基于统一测试的完全自主招生,当集中录取制度不存在,高考按户籍报名,也就失去生存的土壤了。而对于打破集中录取制度,放权给高考实行自主招生,主动权完全在教育部手中,可从国家层面启动改革。
定,就可实现异地高考。目前的三大联考,就是全国统一试卷,各地考生自主报名参加,如果考生以联考成绩,申请高校,高校独立进行录取,录取之后就不再参加统一高考、集中录取,这不就实现了异地高考吗?把自主招生放在统一高考之后,如果把高考的功能从现在的选拔变为评价,学校基于高考成绩自主招生,也是同理。 其二,高职高专院校的招生,已启动注册入学、申请入学的改革,对此,完全可以放宽户籍限制,允许考生不分户籍自主提出申请。鉴于高职高专现在面临严重的生源危机,而高职高专的整体录取比例占高考录取总数的一半,因此,这不仅给高职高专一条生路,也很大程度解决了异地高考问题。 上述两方面如果共同推进,解决异地高考也就步入正途,既推进高考改革,又扩大高考公平。至于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其为地方出资建设,根据为地方服务的原则,倒是可以实行按户籍或居住证招生,在美国,州立大学把更多招生名额投放到本州,就是这个道理。如此看来,在国家层面通过推进高考改革来解决一系列复杂的高考问题,是完全可为的,而问题的关键是,政府部门是否愿意真正推进。
其实,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高考改革思路,只要坚持推进招考分离,构建“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考试、招生新格局,异地高考并不难实现。就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教育部只需再进一步,就可启动全国范围内的异地高考。
其一,对80所自主招生高校的自主招生程序进行调整,只需取消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还必须参加统一高考、集中录取的规定,就可实现异地高考。目前的三大联考,就是全国统一试卷,各地考生自主报名参加,如果考生以联考成绩,申请高校,高校独立进行录取,录取之后就不再参加统一高考、集中录取,这不就实现了异地高考吗?把自主招生放在统一高考之后,如果把高考的功能从现在的选拔变为评价,学校基于高考成绩自主招生,也是同理。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3月3日表示,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很快出台,现在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教育部酝酿中的异地高考改革方案与山东出台的政策“思路上一致”。教育部很快就会出台一个总的文件,同时鼓励各省积极推进,出台自己的高考方案。谈及方案公布时间表时,袁贵仁表示:用不了十个月。(新京报3月4日) 相对于此前教育部针对异地高考的多次表态来说,这一次表态,有明显的“进步”,就是指出了异地高考文件出台的时间表。可是,大家并不能高兴得太早,文件出台的时间表,并不是执行的时间表,而且,从袁部长的表态看,教育部文件可能只是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具体方案还得各省市自己出,如果各省市迟迟不出台自己的方案,解决异地高考,就可能十分漫长。 就异地高考涉及的复杂利益关系来看,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是不宜于由各省市自己出台方案的。不管是高考指标的划拨,还是户籍的开放,都牵涉到政府、高校、省市的沟通和各地的利益平等。早在国家进行探索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当地升学的办法的试点时,试点区域之一的重庆有关负责人,就提出,“异地高考涉及到流入地流出地的协调,需要教育部全国层面的统筹。且改革办法涉及高考制度。 有舆论对袁部长称异地高考改革方案与山东出台的政策“思路上一致”,感到很兴奋,认为各地都可能逐渐采取取消户籍的思路来推进异地高考,可在笔者看来,如果推进异地高考,就采取这一思路,并等待各省市出方案,推进的速度将相当缓慢,尤其在人口流入密集,高考竞争并不激烈的地区。 山东能制订取消户籍限制的方案,具有很强的特殊性——本身是高考大省,高考竞争十分激烈,山东本省的考生都恨不得外出高考;同时,人口流出大于人口流入——而异地高考矛盾最突出的地区,基本上有着两大共同点,一是人口流入密集,进城务工人员多,像北京、上海,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求学人数,每个年级约有7~8万;二是高考指标多,升学率高,像北京和上海,高考一本率达到27%左右,而在全国范围内,平均只有10%左右,有的地方只有4%、5%。在这些地区,
其二,高职高专院校的招生,已启动注册入学、申请入学的改革,对此,完全可以放宽户籍限制,允许考生不分户籍自主提出申请。鉴于高职高专现在面临严重的生源危机,而高职高专的整体录取比例占高考录取总数的一半,因此,这不仅给高职高专一条生路,也很大程度解决了异地高考问题。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3月3日表示,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很快出台,现在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教育部酝酿中的异地高考改革方案与山东出台的政策“思路上一致”。教育部很快就会出台一个总的文件,同时鼓励各省积极推进,出台自己的高考方案。谈及方案公布时间表时,袁贵仁表示:用不了十个月。(新京报3月4日) 相对于此前教育部针对异地高考的多次表态来说,这一次表态,有明显的“进步”,就是指出了异地高考文件出台的时间表。可是,大家并不能高兴得太早,文件出台的时间表,并不是执行的时间表,而且,从袁部长的表态看,教育部文件可能只是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具体方案还得各省市自己出,如果各省市迟迟不出台自己的方案,解决异地高考,就可能十分漫长。 就异地高考涉及的复杂利益关系来看,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是不宜于由各省市自己出台方案的。不管是高考指标的划拨,还是户籍的开放,都牵涉到政府、高校、省市的沟通和各地的利益平等。早在国家进行探索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当地升学的办法的试点时,试点区域之一的重庆有关负责人,就提出,“异地高考涉及到流入地流出地的协调,需要教育部全国层面的统筹。且改革办法涉及高考制度。 有舆论对袁部长称异地高考改革方案与山东出台的政策“思路上一致”,感到很兴奋,认为各地都可能逐渐采取取消户籍的思路来推进异地高考,可在笔者看来,如果推进异地高考,就采取这一思路,并等待各省市出方案,推进的速度将相当缓慢,尤其在人口流入密集,高考竞争并不激烈的地区。 山东能制订取消户籍限制的方案,具有很强的特殊性——本身是高考大省,高考竞争十分激烈,山东本省的考生都恨不得外出高考;同时,人口流出大于人口流入——而异地高考矛盾最突出的地区,基本上有着两大共同点,一是人口流入密集,进城务工人员多,像北京、上海,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求学人数,每个年级约有7~8万;二是高考指标多,升学率高,像北京和上海,高考一本率达到27%左右,而在全国范围内,平均只有10%左右,有的地方只有4%、5%。在这些地区,
上述两方面如果共同推进,解决异地高考也就步入正途,既推进高考改革,又扩大高考公平。至于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其为地方出资建设,根据为地方服务的原则,倒是可以实行按户籍或居住证招生,在美国,州立大学把更多招生名额投放到本州,就是这个道理。如此看来,在国家层面通过推进高考改革来解决一系列复杂的高考问题,是完全可为的,而问题的关键是,政府部门是否愿意真正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