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非恒道


  行非恒道,天禁之;爽事,地禁之;失令者,君禁之。③ 是故,王公慎令,〔使〕民知所由。天有恒日,民自则之。

  此后,尧、舜施政,遇有大事,除咨询“四岳”以听民意外,还树“诽谤木”于通衢大道,置“敢谏鼓”于各级官府门

  前,鼓励黎民百姓随时向各级施政者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是同《易》经上所说的天地感而万物化生,上下感而其志相通,天地不感则万物不兴,上下不交则失邦无国的道理一脉相承的。上下交流思想,是建立和谐社会,以达政通人和的重要一环。

  相反,掌权为私利,就不会说真话给黎民百姓们听,为了自己权位得以保障,就要大树特树自己的统治权威,千方百计地神化自己。因此,当夏禹颠覆了五帝时期执政为民的民主社会政治制度,建立起“父传子,家天下”的独裁政治体制后,就要一改“吾受民命”而治思想而为“君权神授”、君临天下的思想,将自己炮制出来,抵制当时社会上原有的民主政治思想,而为自己的奴隶制独裁统治做说的东西,假托为天神所赐,假言:“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用以愚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