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政和善治的祖师——孔子


刘文瑞

 

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上,孔子的思想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关于孔子与儒学的研究,以汗牛充栋形容也毫不为过,然而,从管理学角度看,依然有进一步发掘的必要。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对后世的国家治理和社会观念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作为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奠定了中国古代的知识形成、转化和传承的基本路径。大概孔子自己也没有料到,他在后来会变成“大成至圣先师”,头顶有了“圣人”的光环,当然,更不会料到新文化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以及后来火力更猛的“批林批孔”。撇开孔子身后的荣辱,剥离后代对孔子的圣化、神化和鬼化,还原历史上的孔子,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占据着无法替代的地位。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他通过以仁释礼,赋予周礼体系新的价值观内核,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点。孔子所说的仁,是伦理性的内生情感,由内向外扩展,形成了内圣外王的治理路线。在古代社会,“仁”定位社会管理的目标,决定社会管理的方法,以道德铺垫社会管理的基础,以分工制约形成社会的治理结构,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和转型的重任。

 

发表于《管理学家》2012年贰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