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客新军退守大卖场


考验新晋微客品牌的时刻已经到来,两年的爆发式增长过后,市场回归常态,增速变缓,“以价赢量”的销售计划逐步回归并成为主旋律。市场模式再度由做蛋糕转成了抢蛋糕。

  显然,对于不少新晋品牌而言,两年的摸索期仍不够充分,更难以使之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利好政策退潮后,在强势品牌的逼迫下,步履维艰。

新晋品牌被放逐大卖场

  “力帆太难做了,经销商根本赚不到钱,做了两年,就卖了几十台车!”肇庆力帆万顺店的植文看着展厅内的力帆微客,神色有点凝重。

  2月14日,已经是上午10点,万顺店内依然门可罗雀,力帆微客被摆在了最边角,偌大的展厅内,也只有一位销售人员在接待客人。

  植文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作为力帆微客在广东的第一批经销商,项目刚上马时,公司花了很大的精力去推广,还划出了独立的销售区域,但毕竟是新晋品牌,知名度低,与在当地卖了十几年的五菱、长安相比,差距还很大,投入与产出难成正比。“目前店里还有几台库存,等卖完后,可能就不干了。”植文说。

  早在去年底,在茂名经营力帆微客的郭金玉已经预见了接下来一年的艰辛,“2012年,每个新晋品牌的经销商不掉几层皮,都很难挺过去。”对于新晋微客品牌,郭金玉颇有感触,品牌知名度小,产品没优势,价格优势又不算明显,目前唯一能努力的,就是做好售后,服务好每一位顾客。

  因为销量不足以支撑起一个专卖店,个别新晋微客品牌已被商家放逐到大卖场。在肇庆,开瑞或许是最先被下放到大卖场的微客品牌,从2011年6月起,肇庆美轮便放弃了让开瑞独撑门面。

  “现在连昌河这个老牌子的日子都不好过啊,更别说那些新晋的微客品牌了。”珠海众大利肇庆分公司的张贵昌苦笑着说,自从汽车下乡政策结束后,除了几个强势品牌,其他的销量都下滑了,少则下滑30%,多则超过了50%。

  在汽车下乡实施的的2009至2010年间,各品牌的微客专卖店纷纷在肇庆、茂名等地建起,但如今只剩下四大家。类似情况在微客销量较大的佛山、中山、深圳都有出现。经销商撤店后,厂家支持随之减少,推广资金更加缺乏了。

  南方农村报记者在清远市场看到,专卖店取消后,开瑞微客走进了大卖场,与重型卡车摆到了一起销售。新晋微客品牌的各地销售网络正面临着严峻考验。

商家仍不轻言放弃

  销量萎缩,利润微薄,难以支撑独立的店面营运是目前各新晋微客品牌纷纷撤出4S店,走进大卖场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即便在珠三角地区,缺乏独立销售店面与厂家政策支持,不少新晋微客品牌的月销量都下滑至10台以下。

  经营这些微客品牌暂时还不能为商家带来利润,有人选择了退网,也有人选择降级经销的方式,即由一级经销商降为二级经销商,继续销售。虽然任务量降低了,但利润也随之缩水。

  张贵昌告诉记者,肇庆的昌河代理就是二级网络,但公司并不会放弃销售昌河。他认为,作为老品牌,昌河在品质上并不输五菱、长安。但近年来,厂家的政策支持却跟不上,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今年能够有好的产品推出,再辅以合适的政策,昌河还是大有希望的。

  美轮车城负责微客业务的覃伟文表示,美轮公司的发展,一直离不开商用车业务的支持,将开瑞转向大卖场销售,是微客这类产品的特点决定的,更是集团销售策略决定的。“将金杯、开瑞等面包车集中到一起销售,能有效降低销售成本,降低车价,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在珠三角地区的各地市,在售的微客品牌超过了10个,茂名、清远、梅州地区也超过了5个。这些在售品牌中,超过一半没有独立店面。尽管暂时销量不大,然而,他们依然选择了坚守。

销量下滑致产能放空

  早在2010年,各微客企业便将销售网络的建设列为企业年度工作的重点。对于新进入微客领域的企业而言,销售网络的建设工作显得尤为关键。如果各地销售网络“沉寂”甚至退化,或许会给企业带来不少的问题。

  新晋微客品牌网络退化,对企业最直接的影响便是产能的放空。

  从2009年开始,奇瑞、北汽、陕汽、东南、重庆力帆先后涉足微客市场。来自业内的统计显示,目前微客企业数量为14家,总产能已经达到750万辆。

  据乘联会统计与各微客品牌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微客750万的产能、210万的销量中,五菱、长安等前4家企业产能虽然仅为350万辆,但销量却接近200万辆,几乎占到微客市场份额的90%。这也意味着其他10家企业,拥有400万的产能,却只完成了10万辆左右的销售,产能几乎完全放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