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勤:佛的修行是什么——感于陈嘉珉老师《慧能最高明的思想》一文


【陈嘉珉按】从评论文章中吸取知识营养是我上网十年来最大的收获。在评论文章中,最珍贵的是批评文章,当时看了不舒服,但数月或数年之后细读,常常茅塞顿开,受益匪浅。为便于集中浏览、温故纠错、增进交流,特开设他山之石-网友批评(转帖)专栏)他山之石-网友批评(转帖)日志,存放已拜读的评论文章。(陈嘉珉/2012

文化/社会 > 历史/哲学 >

张海勤:佛的修行是什么——感于陈嘉珉老师《慧能最高明的思想》一文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Blog/2012-2-1/876337.aspx

张海勤 原创 | 2012-02-01 22:41

关键字:佛法 陈嘉珉 华勤 张海勤 佛的修炼

和陈老师交流一段时间,分享了他的四篇文章(前三篇为老子和慧能的矛盾观》、《慧能世俗化的菩提之道》、《慧能是唯心主义者吗》——陈嘉珉注)给我,这是最后一篇,也可以作为一个最高层级的佛的交流成果。在此一并感谢!

大家都知道学习佛法要“修行”,那么这个修行究竟修的是什么呢?换句话说,我们哪里出了问题呢?社会上不乏因为不顺心或者对前途迷惘而加入佛法修行的,但是后续的效果如何呢?可以说不甚乐观,除了我们这个社会倡导唯物论的因素之外,从其相对数量来讲也是不多的。虽然,在现实中有一些高僧大德让我们敬仰。

所谓修行主要是让我们放弃一些什么,从而获得人性的宁静,重新找回人性的自我。除此之外,就是倡导人性的真善美。这两者之间的世俗就被佛家看成是人性成长的障碍,只要能够突破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障碍和藩篱就能成佛。所谓的佛就是人,因此陈嘉珉老师说:人人都是佛。

佛教对人性的开悟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经验之上的。佛教产生于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经历了几千年的实践检验和人为关怀,传承到今天几乎涵盖了人类的方方面面。由于佛法在人类的信仰中一直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再加上佛教徒们的虔诚维护和培养,佛教不断的吸收了几千年人类的优秀文化,化解了人间的世俗,解释了人类优秀成果,巩固了宗教的地位,丰富了佛教的教义。如果佛教是一个“人”,它就是“千岁”了,直奔“万岁”而去;这样的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人”,对于大多数只能在百岁以内的我们现代人来说,那是百科全书。只要它“活”“在”那里,就让人敬仰,就是人生的指南和人性的阐述。所以,宗教(佛教)的历史寿命已经使得它成为人的重要载体,单纯的或者是直接的回避和以其他方式人为的批评或者诋毁,都是不恰当的。

佛的本质是:在历史长河中,人们对一些社会现象不能很好的解释,或者把一些成功解决的问题升华为“精神”的东西,脱离了物质(不在现场的),成为了(非物质的)“它自己”。从现实存在的人事物上升到纯意志精神的东西,让它(精神或意志)成为独立“存在”的“东西”,并且把它树立为意志、精神等的“存在物”的灵魂。所谓的精神就是意志的真理。所谓的佛法就是在历史逻辑和现实人为的总念“解释”中不断前行的。当一些物质被升华为意志(思想、思维)等精神的灵魂,它就已经实现了连升三级而成为“超物质、超精神”的“绝对”的真理——教,被人类崇拜和传承使用。

至于六祖慧能的造化那完全是“空对空”的境界;从一个不识字的娃娃到一个千年传承的祖师,他从“无”到“有”再到“无”,他本来就涉世不深,经历了后来的神秀追杀及僧多粥少的世俗烦恼,最后还是回到了他“原初”的本性——空无一物。具体一点讲:慧能的本领来自社会或大自然的自我造化,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人性”管理。在解决僧多粥少的过程中,慧能参透了佛法不是高不可测的神玄学说,是解决包括“僧多粥少”及每一个人自己问题的根本教义。因此就有了后来的禅宗发扬光大、名满天下的事实。

由此,佛法的修行可以理解为:和社会和谐相处,认同大自然的自我净化、认同人类附属于大自然(宇宙)的自我生命力。

京ICP证041343号网监备案11010506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605

Copyright 2004-2011 版权所有 价值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