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存储中虚拟化技术构成——虚拟化存储的三层模型


虚拟化存储的三层模型

根据云存储系统的构成和特点,可将虚拟化存储的模型分为三层:物理设备虚拟化层、存储节点虚拟化层、存储区域网络虚拟化层。

三层虚拟化存储模型大大降低了存储管理的复杂度,有效地封装了底层存储设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系统具备了更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用户只需将存储设 备添加到存储池中并进行简单配置,就可以创建虚拟卷,而不必关注系统中单个设备的物理存储容量和存储介质的属性,从而实现统一的存储管理。

物理设备虚拟化层:

主要用来进行数据块级别的资源分配和管理,利用底层物理设备创建一个连续的逻辑地址空间,即存储池。根据物理设备的属性和用户的需求,存储池可以有 多个不同的数据属性,例如读写特征、性能权重和可靠性等级。按需分配的存储设备作为一个逻辑卷管理器,可以从存储池中分配逻辑卷,动态地分配存储资源,并 管理数据块的映射和转发。

存储节点虚拟化层:

可实现存储节点内部多个存储池之间的资源分配和管理,将一个或者多个按需分配的存储池整合为在存储节点范围内的统一的虚拟存储池。这个虚拟化层由存储节点虚拟模块在存储节点内部实现,对下管理按需分配的存储设备,对上支持存储区域网络虚拟化层。

存储区域网络虚拟化层:

可实现存储节点之间的资源分配和管理,集中地管理所有存储设备上的存储池,以组成一个统一的虚拟存储池。这个虚拟化层由虚拟存储管理模块在虚拟存储管理服务器上实现,以带外虚拟化方式管理虚拟存储系统的资源分配,为虚拟磁盘管理提供地址映射、查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