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河流域首现史前聚落遗址
冰客 通讯员 周兴明 实习生 李功航 报道:记者昨日从郧县文旅局获悉,南水北调郧县田野考古发掘再出新成果,其中汉江支流泗河流域首次发现史前聚落遗址,为了解该区域史前文化结构与面貌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据介绍,南水北调库区郧县境内的田野考古抢救性发掘工作,目前已完成由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十堰市博物馆等12个高校和科研单位承担的杨溪铺遗址、三明寺遗址、小河遗址、郧阳府学宫古建筑群等16个田野考古发掘和勘探项目,发掘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等5个科研高校单位对黄家窝化石点、青龙泉遗址、庹家洲遗址等9处田野考古发掘资料进行了整理工作。
其中,由武汉大学承担的青山镇三明寺遗址发掘工作,遗址内发现了仰韶时期两类文化遗存、东周时期以及近代三明寺古建筑的大量文化信息,出土陶、石、骨质等生活和生产器具1000多件。该遗址是汉江支流泗河流域首次发现的史前聚落遗址,为了解该区域史前文化结构与面貌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由北京大学承担的杨溪铺遗址发掘工作,遗址内2009年曾发掘出30多座汉晋时期砖室墓。今年,该遗址再次出土东汉至明清时期砖室墓葬27座,出土完整铜、瓷、陶器40余件,其中西晋时期的弩机和“位至三公”黑漆古铜镜保存完好,为文物珍品。一座墓葬发现“泰康九年”铭文砖。考古专家分析,杨溪铺遗址古代墓葬埋藏量相当丰富,以汉代为主,遗址靠近原老杨溪铺渡口一带可能有一处较大型的汉代聚落遗址。
由南京大学承担的安阳小河遗址发掘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发掘,总发掘面积7500平方米。东周及汉唐时期堆积深厚,已经发现汉唐时期墓葬60座,出土铜、瓷、陶等文物300多件,其中神兽纹铜镜和“位至三公”铭文铜镜较为精美。该遗址位于龙门堂大型聚落遗址的北面,为了解龙门堂大型聚落遗址的墓葬功能区、具体分布方位以及分布特点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