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县人”遗址附近发现20余件手斧


 

郧县人遗址附近发现20余件手斧

海月  通讯员 黄旭初 报道: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文物保护工程湖北库区文物保护,连日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十堰市博物馆组织专家对郧县郧县人遗址附近的滴水岩化石点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已发现20余件距今10—20万年的手斧。这批手斧的发现不仅更加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存在着手斧,而且表明中国的手斧文化延续的时间远远长于非洲和欧洲。专家称,这也说明中国的远古文化是一脉相承,有自己的发生、发展体系。
   
滴水岩化石点位于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1组,遗址位于曲远河左岸平缓的坡地上,曲远河由北、东、南三面环绕遗址向南注入汉江。
   
该遗址现为旱地,地表种植有橘树,保存较好。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约100米,堆积层厚度2—5米,面积5000平方米,时代为旧石器时代。目前,该遗址已经布方发掘面积1700平方米。从发掘和调查看,该地点的地层堆积有四层,目前已能断定前三层的构成,第一层为耕土层和扰土层;第二层为新石器时代堆积,但堆积保存较薄;第三层为旧石器时代原生地层,出土丰富的旧石器时代石制品及少量的动物化石。
   
据了解,专家们现在已经发掘到第三层。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十堰市博物馆的考古专家在此已发掘探方68个,发现石制品600余件。在测绘、调查、发掘过程中,专家还借鉴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旧石器时代的发掘方法,全面记录遗存和遗物的信息。
   
滴水岩化石点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原料及石制品,保存较为完好,其中有制作精美的砍砸器、手镐、手斧等标本。通过和滴水岩化石点西边的郧县人遗址对比研究,专家发现,这二者在石制品的岩性、石器的类型方面非常相近,但它们的海拔高度却相差50余米,时代上有早晚之别。
   
据滴水岩化石点发掘领队、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授冯小波介绍,从二者所处的地质地貌来看,郧县人遗址的年代为距今100万年,据此推测滴水岩化石点的年代为距今10—20万年。可它们的文化面貌却十分接近,说明在汉水流域旧石器时代文化面貌从距今100万年—10万年左右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滴水岩化石点保存较好,出土石制品类型繁多。对此,湖北省文物局专家组成员、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陈冰白教授评价说:这些石制品组合是目前汉江流域我见到的加工最精美的石器。据悉,考古专家下一步还将加强多学科、跨学科综合研究的力度,计划采用氢气球拍摄遗址全貌,并邀请北京大学夏正楷教授进行环境考古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