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弊端与缺陷之二


   改革开放后,西风东渐,我们的国家和企业积极学习西方的成功经验,要学,自然要学好的企业,而最好的企业,莫过于世界五百强莫属。

   我们的管理者惊奇地发现,世界五百强,绝大部分都实施了一种叫做职业经理人的奇特制度,而职业经理人都兢兢业业,为企业和股东带来了良好的回报。创始人以及其家族只要把事情交给他们,就可以到处悠闲地享受生活,事情多么美好。

   于是,职业经理人制度引入中国。可惜二十多年来,基本上无一成功。即便是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得非常好,但是一旦到了关键时候就会变节(比如仰融的四大金刚),或者一旦交权便会夺权(比如陈晓逼宫黄光裕)。

   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企业主和管理学家都忘了,他们想学习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在西方意味着什么?就是意味着信息高度透明和公开,所有猫腻无处可藏。否则,高悬的法律之剑将会掉落,斩断职业经理人的人头。

   如果没有法律的高度监督和保护,职业经理人制度只是空中楼阁。

   郎咸平先生曾经针对中国的证券市场指出,中国上市公司之所以乱象重生,就是因为没有严格的法律保护。公司高管内幕交易,虚构财务报表,为所欲为。

   但是郎咸平先生没有指出,高度的信息透明和公开,同样是上市公司的必然要求,这里的“高度”二字,已经超越了普通会计准则的要求。因为,一般的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容易发掘,但是有一群精通财务的天才,他们可以把财务报表做得严格符合规矩,同时使人雾里看花。

   这些财务天才的聚集地,叫做华尔街。

   你可以去看他们的财务报表,但是永远不知道那些资产在哪里,风险在哪里。更厉害的在于,即使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也不能够完全理解。比如AIG的金融专家,面对来自华尔街的次级债券,茫然不知所措。

   所以,具有最高监管法律的美国,在2008年,刮起了一场金融风暴。而引起这场风暴的,都是和华尔街有关,而华尔街的世界五大投行中的三个,破产清算,两个申请保护,无一幸免。

   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聪明的职业经理人都已经掌握了将风险隐藏于未来、而将未来的现金提现的本领,有时候,往往该职业经理人的成就越大,而对企业隐藏的风险越大。他们可以在企业看起来挣钱的时候大把捞取红利,而在风险来临之际抽身而出。

   所以,我们观察国外非常多的成功的中小企业,基本上不上市,甚至鄙视上市(比如德国),而他们基本上都是家族企业,都没有职业经理人制度。

   另外一点,还有一个事实帮助掩盖了职业经理人制度的真相—那就是非常多的企业寿命非常短。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大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存活达到50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0-12年;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42年,10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日本《日经实业》的调查显示,日本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日本百强企业》一书记录了日本百年间的企业变迁史,在百年中,始终列入百强的企业只有一家。(摘自《公司寿命成为永远的痛》)

   因为公司的时间短,所以创始人还没有死,公司就倒闭了,这样的公司是不需要职业经理人的,所以看起来,好像是没有职业经理人的公司容易倒闭。

  说句题外话,奇怪的是,这篇名为《公司寿命成为永远的痛》的文章,避免谈及德国,而且我发现,关于德国公司的寿命的文章,非常难找,只在一篇文章中找到“德国500家优秀中小企业有1/4都存活了100年以上。”,再仔细找,在一篇文章中“德国和日本的企业平均寿命是12.5年”,另外,在一个咨询公司的讲话中,“德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13.6年,日本差不多是17.6年”—这是咨询公司的话,不是学术性文章,做不得准。所以,有时候,我觉得有些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人员尤其是某些咨询公司非常卑鄙,把研究中对他们有利的地方选出来,来吓唬我们的企业,比如他们说我国的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有的是3.7年),然后大谈中小企业管理等各种方面的缺陷,然后推销他们公司的管理能力。我认为,现在所有关于企业寿命研究的文章都是肤浅的研究,首先都不分类,也不分时期,也不分背景。我记得我小时候,有很多邻居都注册了公司,都挣钱了,但是后来都把公司给关了,为什么啊?跑到深圳去挣大钱了。也有人开始做小生意,挣了点钱,就把几个作为个体户执照的小卖部或者饮食店都关了,几个人合伙在市中心注册了家大排挡或者酒楼,这些例子,在数据上显示都是公司数量减少了,公司的寿命非常短,但是这些人实际上更挣钱了。我们国家这三十年经济发展迅速,机会大把的是,当然企业关闭和新开张的都很多,像日德这种超级稳定的经济环境,当然寿命也会长得多。

   我们的国家没有完善的法律保护,甚至连信息公开的制度都不完善,建立西方的职业经理人制度,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即便唐骏不遭遇假学历事件,他能够成为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标杆,但是也只能成为一个可望不可即的目标,无法建立起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制度。

   信息高度透明和公开,同时法律严格监管,这是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的基本前提条件。否则,一定失败。

   信息不足够透明,不能完全揭示风险,法律监管不足够严,现代的职业经理人已经有办法绕开会计审查制度,是职业经理人制度的第一个重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