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吉良:由网民情系十八大所思及


万吉良:由网民情系十八大所思及

笔者注意到,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时点,不少网民热情相约,守候电脑,浏览新闻,寄语十八大。打开电脑,网评如潮,网民的热情的确值得一赞。由网民情系十八大思及其它,一吐为快。

互联网的出现,被誉为20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 网络以其不可思议的速度覆盖全球每一个角落, 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且还对传统媒体提出了挑战。

每个人在网络媒体发展的新时代,都能赢得话语权,谁都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表现自我,表达对世事、对他人的看法。这种“自主性”和“随意性”,在传统媒体中是难以做到的。所以伴随着网络媒体,使QQ群聊、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网评一夜风靡,成为网民表达个性思想之最爱。

与此同时,网络媒体表达话语权的“自主性”和“随意性”,又带来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有的人无中生有,造谣中伤,侵害他人名誉之权利。甚至发布反党、反社会及其他一切有碍和谐社会建设之文字。

但我们不能一味责怪网络媒体的存在,就象一把刀的存在,它可以切菜也可以杀人,我们不能因为刀能杀人就不用刀了吧。其实,我们也应看到网络上,不少网民发表的对我党和社会主义建设之有用的言论与建议。

网络民意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动。”对党和政府而言,百姓的期待意味着改革的不竭动力。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多次与网民交心谈心,对话互动,共商共议党和国家大事,彰显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宽广胸怀。

还如,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南京5位十八大代表借网络平台,走进直播室,与网民互动交流。作为十八大党代表,走进直播室,与网民互动交流,还是一种自信的表现。镜头前党代表展示风采,对答如流,也更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

由此看来,我们有关部门不能把网络舆论监督和网民的企盼当洪水猛兽以避之。从周久耕到杨达才,网络强大的力量已让人体会深刻,不能不说从中悟到什么进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