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背后的魅影


  希腊本是欧洲的一个小国,在欧洲及全球经济总量上无足轻重,正如上次全球金融危机中破产的冰岛。当时除了英国人有些不高兴,谁把冰岛的破产当回事呢?未来的某个时候,假如希腊这个全世界最懒的国家真的出现违约了,顶多是一些主权国家银行及国际投行受点损失,细究起来也没有多大了不起。遥想当年,南美债务危机的规模远超今天之希腊,不也过去了吗?另一方面,主权国家违约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对于债权国而言,他们可以趁机多索要些东西,诸如资源、资产或政治要价等。这些难道不是部分人乐见的吗?

  不过,此轮危机并非如此简单。欧债危机已超越了希腊债务危机,不仅欧元区的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被卷入,就连他们的老大德国也被人刻意放大,扇动德国国内反对援助的情绪。倘若德国面对欧债危机袖手旁观,欧元还有得玩吗?一旦欧元体系遭到破坏,其结果势必殃及全球。到那时,可是一场比次贷还要次贷的大危机了。

  从逻辑上讲,入不敷出的财政最终必然走向债务危机。这道理再简单不过。不过,长期以来,最入不敷出的国家可不是希腊,也不是将要“危机化”的意大利,而是全球显赫的两大经济体:美国与日本。为什么人们不忧虑他们呢?

  中国作为全球外汇最牛的储备国、金砖四国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体,按理说应该是国际资本最看好的国家。其实,也一样有着“被忧虑”的命运。就在几个月前,一些知名评级机构就拿中国的地方债务说事。只是中国的基本面太好了,这种颠倒黑白的评级,没有引发什么金融波动。

  把上述的一些事情联系起来,隐隐约约就能发现一个异象:债务最烂的国家,人们都不去评说他们的问题,相反,无足轻重的甚至象中国这样优质的国家,却让一些人喋喋不休?简单地疏理一下你就会发现,这是美国人在转移注意力。是美国政客在转移美国民众的视线。

  此轮的主权国家债务危机的路线图其实很简单:

  先拿希腊说事,然后用放大镜把欧元区的几个小国问题弄出来,构成危机第一波;欧洲央行与欧元区自救后,再拿意大利开刀。尽管从违约可能性上看,西班牙远比意大利紧张。但西班牙太小,当量不够。以意大利的评级下调为标志,当下应该是这轮危机的第二波。接下来,会不会有第三波?第三波的切入点会是什么?现在还不好下结论,但可以看出,此次欧债危机的目的是要压制欧元,压制住欧元这个全球第二大货币体系,这会有利于谁呢?

  美国人操控了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评级机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所谓的债务危机是由美国人一手导演的。其目的是应对自身债务困局时,防范国际资本回流欧元区。否则,美国的经济问题会进一步恶化。欧债危机炒得最热的第一波,其实是美国人正想法化解债务上限的时点上。其实,在欧洲,有债务风险的不止欧猪这几家。非欧元国家英国的债务也是一团乱麻。美国人为何不指手划脚呢?说白些,英国太小,当量也不够,不值得别人下手。

  读懂了欧债路线图,你自会明白一个道理:只要国际资本没有大规模地回流欧元区,只要美国的经济出现缓慢回升,估计美国人会抢先给你理由:欧债危机可控,不值得大惊小怪。大伙都散了吧。呵呵!

  只是这一天何时到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