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外逃对于处在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是个尴尬。根据《华尔街日报》10月16日的一篇报道称,自去年10月至今年9月,约22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175亿元)的资金流出中国,这占到了2011年全国GDP总值的3%左右。
事实上,中国资本外逃的现象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就存在,在上世纪90年代的1997年和1998年,资本外逃额就分别为364.74亿美元和386.37亿美元,到了2000年又高达480亿美元左右。这些日趋严重的资本外逃,已成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和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在这些资本外逃现象中,首当其冲的是中国大量涌现的享受奢华生活的富有阶层。据悉,不少中国富人在地中海沿岸购买豪华海滨公寓,在新加坡购买奢侈品,并且不惜花高昂学费送子女去美国上学。
同时,部分企业也加入到这一行列。由于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出现放缓,部分企业纷纷放弃国内投资,开始转向海外,大额收购海外公司或者将收益利润直接以美元方式持有,而不是兑换成人民币。
资本外逃的原因是什么
在我国,资本外逃是指未经批准的、违法违规的资本外流,是超出政府实际控制范围的资本流出。但即使在未经批准的违规流出中,也有一些用于正常投资和经营目的的资本,其之所以违规流出,主要是躲避繁杂的审批程序或者是为了降低其他交易费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资本外逃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1)转移非法所得。如一些人贪污、受贿、寻租等所获得的资金,侵吞的国有资产,从事走私、贩私、诈骗、偷漏税所攫取的巨额财富,都是资本外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何况,近年来国内贫富差距加大,社会仇富心理越来越严重,富人们也会感到担心,选择资本出逃就成为未雨绸缪的最好方式。
(2)实现化公为私。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各个方面的激励、约束和内部监控机制还不健全,导致境内母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向境外子公司或外商转移资产、利润,使少数人在境外获得了更大的公有资产支配权、或者直接化公为私。此间,相当一部分人由此获得了投资移民身份,在境外购买房地产,将子女送出国外。
(3)寻找避风港。世界经济正运行于“危机十年”的中段,资本必然会在全球寻找安全的避风港。而中国由于扭曲的金融政策导致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再加上房地产的巨大资产泡沫,不少官员、高管、富豪们开始卖出国内的房产等资产,并将资产转移至海外。
(4)投资环境恶化。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现劳动力成本上升、物流成本增加等情况,导致外企对中国投资的能力有所下降。同时,尽管近些年连续出台了多项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的政策,但作用并不明显,民间资本的生存环境依然艰难。
虽然,中国名义上仍维持封闭的资本账户,即限制个人和企业的跨境资金转移,每年不得超过5万美元。中国企业只有为经过批准的商业目的,才能将人民币兑换成外币。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个封闭系统的漏洞越来越多,规则常常不被遵守。因此,中国富人的资本账户其实一直都是开放的。
于此同时,中共“十八大”召开在即,这将拉开领导班子换届的序幕。没有人知道,换届会产生什么结果。届时,许多目前受庇护的人将会失去靠山。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本外逃势头变得更加猛烈了。
外逃资本是如何转移出去的
对于那些想要把资本转移到国外的富豪、高管、甚至是中国官员来说,如何转移、怎样转移是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但这难不倒他们,为什么?且看以下这些资本转移途径:
(1)移民。根据招商银行联合贝恩公司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在受访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主中,约27%已经完成投资移民,另有47%正在考虑移民。而且,在2011年共有2969名中国公民申请了投资移民的EB-5签证,其中有934人获批。发展中国家民众向发达国家移民的现象很普遍,如中国、印度、墨西哥,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约85%的移民并不离开中国,他们只是换个身份。事实上,赚钱的最佳地点还是在中国,但移民则是为了将赚到的钱放在一个他们认为更安全的地方。
(2)信用卡工具。我们注意到,在澳门的名表店,很多来自内地游客的购买行为并非消费,他们在购买手表时,往往用信用卡付账,紧接着就会把表退回去,而店主则会退给他们现金(但会扣掉少许金额),而不是取消信用卡交易。在澳门的赌场,游客用信用卡上的钱赌博,然后在境外接收结算后的现金(外币),从而绕开有关携带出境的现金不得超过2万元人民币的法定限制。在日本的房地产市场,中国人用借记卡付款买房。在新加坡,政府官员表示,近期出台的抑制房地产投机的举措是针对新兴起的中国富人,而不是以往的印尼大亨。
(3)企业在香港上市。这是很多中国精英人士将资金转移到海外的一种合法途径。他们将自己的公司在香港上市,然后出售股份。据Dialogic提供的数据,自2005年以来,350家内地公司在香港共筹集了逾1,500亿美元。公司所有者也可以通过将公司在纽约或新加坡上市而达到同样的目的。
(4)汇款中介。在中国内地做汇款中介是违法的,但在香港则是完全合法的,而且监管也不是很严。中介提供的服务项目从汇款中介到由海关人员毫无顾忌地运送现金的私人飞机等不一而足。企业通过这些服务可以掩盖向海外转移的个人资金,甚至是将个人现金附带在合法进出口交易中。
除此之外,他们还通过“地下钱庄”、“手机银行”、甚至是直接携带的方式进行资本外逃。总之,凡是能够想到的方法,无论多危险、多复杂,对他们而言似乎都是不容错失的机会。同时,对于那些转移出去的资本,投资自然是最好的再次盈利方式。而塞浦路斯已经成为一个颇受中国有钱人欢迎的投资目的地。这个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岛国会给予任何在该国花30万欧元买下房产的人欧盟永久居留身份。这样,就给那些为中国买家与包括塞浦路斯在内的外国房产销售商之间牵线搭桥的人创造了机会。在帮助中国人将资金转移到海外这个问题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
如何应对资本外逃
不可否认,资本外逃会减少国家税收收入、影响人民币汇率稳定,如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它不仅会成为市场经济的毒瘤,更会动摇国人的信心。那么,怎样才能阻止今后中国大量的资产转移海外呢?对此,我的建议有如下几点:
(1)加快改革步伐,尽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保障公民合法的财产权,同时在减轻税负、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下功夫。唯有努力改善国内的投资环境,资本大量外逃的现象才能得到真正的遏制。
(2)加强法律和新闻监督,堵住资金流出的渠道,建立资本正常流入流出的机制。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制度改革,尤其是针对腐败官员的监察措施,像财产公开、房产税这类的政策需要尽快成行。
(3)打断金融垄断,改变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扭曲局面,提高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并将资金引入到农村,将农村资产货币化。中国农村市场非常广阔,且大量的资产还没有货币化,这是中国经济的未来。
(4)加快对内开放的步伐,改善经商环境和创业环境,放权让利于民,给人民更多公平的机会。并用金融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此一来,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确保人民币币值稳定,用经济的再度辉煌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向中国。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政策偏好的时候,资本会涌进;而一旦有示弱的趋势,资本就会大量外逃。这似乎就是在做一个“躲猫猫”的游戏。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并非儿戏,因为这关乎国人的命运。我们反思这里面透露出的问题,不难理解在目前我国各方面体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不少中国企业家是缺失职业道德和商业文明的。因此,要根本解决资本外逃的问题,中国必须重构这样一种信任:只要是合法得来的财产,无论政府如何更迭,对私人财产权都予以严格保护。这就需要中国加强法制法规建设,真正成为一个法治化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