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失败的资本后盾


宽容失败的资本后盾
现在,讲创新,各地都在竞争。各地都纷纷标榜“宽容失败”,对于技术带头人给予巨大的资金、土地、租金和税收优惠。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之下,所谓“宽容失败”就演变成,只要你过来创业,我地方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失败了,你没有责任,由地方政府和投资者买单。这可能就是目前大陆的“宽容失败”模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则是另外一幅景象。VC投资,能够成功上市的企业只有5%,另外有15%左右的项目具有股权转让价值,而剩下来的80%可能是失败。VC赚钱就是靠5%VC公司不同,这个比例有些许差别)的上市公司贡献而来,这5%的成功企业为VC带来20倍乃至更高的收益,至于15%的股权转让,能不赔钱就谢天谢地了。最初的80%的投资打水漂,那是在最初的设想之中。这就是“宽容失败”的资本基础。
 
如果没有外来风险资本的支撑,所谓宽容失败就是一句废话。现在,人们对宽容失败的道德认知其实已经没有障碍。关键的问题是:由谁来提供早期的资本,也就是风险投资。
在中国,政府引导资金主要充当风险投资先头部队,这是由中国风险投资高度不发达造成的,政府配置风险资本具有特殊性,不可避免,同时,又不能持久。一旦完成历史使命,就应该尽快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