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带来的思考(一)


什么是质量?就其本身而言,它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而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它随着时间、地点、使用对象的不同而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和丰富。它并不要求技术特性越高越好,而是追求诸如:性能、成本、数量、交货期、服务等因素的最佳组合,即所谓的最适当。所以,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博士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这一观点。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用户对产品的基本要求就是适用,适用性也就成了质量的内涵。在工程术语中,质量是产品或服务的总体特征和特性,基于此能力来满足明确或隐含的需要。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管理作为管理系统的要素之一,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一系列的组织手段、技术手段和经济手段而进行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以保证建筑产品(也就是可交付成果)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如实反应设计的意图,从而保证建筑产品的适用性。从质量的适用性出发,工程质量的好坏具体表现在安全性、牢固性、耐久性和美观性几方面上。

就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牢固性来说,根据近、当代亚洲历史上几次较大地震及人员的伤亡情况显示:19201216傍晚发生于宁夏海原的8.5级地震,死亡人数23.4万人;192391的日本关东8.3级大地震,死亡和下落不明者达14万人;1976728河北唐山7.8级地震,直接死于地震的人数为24.2万人2008512 四川汶川8.0级地震,死亡和下落不明者近8万人;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确认造成14133人死亡、13346人失踪。就建筑物的耐久性,也就是建筑物的使用年限而言,有资料表明,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年限,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为132年;美国为70年;日本为50年;中国为25年。就其美观性的表现形式来看,它不仅跟设计质量、监理质量、施工质量等有关系,同时跟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人的生活习惯以及经济条件等有关,不论是意境的美还是几何图案的美,都无所谓好也无所谓不好。

 

当我们看到以上这些数据时,内心的滋味如何是不言面喻的。就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年限而言,反映出东西方在城市建设理念(东方以新开发建筑为荣,西方则以保留古建筑为美)上、传统用材(东方以木结构为主,西方则以砖、石结构居多)上的差异。刨除传统的东西后,我们现实的用材、工艺跟西方相差无几,而使用年限却相去甚远。从地震造成人员的伤亡情况看,同样是在东方,它虽然跟地震的烈度、地震的时间、地震所引发的后续灾害、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当地人的抗震意识有关,但也不能说它跟我们的设计质量、施工质量以及强调无聊的、所谓的GDP的增长无关。

在普遍视为道德下滑、人心不古的当下,制假造假不断涌现。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饮食业,除三聚氢胺、苏丹红、塑化剂以及备受争议的转基因外,各种名目繁多的假烟、假酒、地沟油、注水肉、瘦肉精以及很多被发现、正在发现或有待发现的假货、滥货不胜枚举;在制造业,大到各种假电器小到假五金,其门类之全、品种之多,古今中外实属罕见;在化工业,从假化肥、农药到假人药,再到假化妆品;据说现在还出现了假人(人造美女、性变等);在建筑行业,近几年出现的“豆腐渣工程”一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当全社会都在报怨、痛骂制假、贩假的同时,作为工程建设的直接参与者或间接参与者(监督者),我们是否思考过,工程质量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要素之一。如果不能把它搞好,不管以何种方式、何种手段,交出去的是豆腐渣工程,那我们跟制假、贩假者又有何异?当我们也在制假、贩假或正在制,假、贩假甚至正准备制假、贩假的时候,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报怨社会的不公、人性的丑陋,去痛骂它人恶毒呢?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建筑行业这个大系统中的要素之一,如果我们都不能把它搞好,企业最终只能是引刀自宫,如同监理行业中的大多数企业一样终究被社会边缘化或正在被边缘化。换言之,如果质量问题暴露而导致工程无法交付,或者在施工过程中因质量问题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等等,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如何得己实现?所谓的效益如何获得?不要说企业的发展,就连生存空间都无法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