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源玉法师结缘是因为周固寺的恢复重建工作。早听说源玉法师是一个智慧如海、仁德并重的高僧,年纪虽轻却已游历四方。17岁抱着改变世界的梦想进入佛门,用一种与现世年轻人截然不同的方式为梦想拼搏。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在咖啡馆第一次见到源玉法师,他身着便装,远望去像是个阳光大男孩,架着一副半黑框眼镜,矜持而少言,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儒雅男士竟然是白马寺主持。跟法师聊到生活,发现其实现代社会一个僧人的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种出世的清修,抛却红尘的隐居诵经,而早已与都市人毫无二致。唯一差别的是一颗向佛的心,是通过参禅悟悟道放下尘世的烦恼,用佛家独有的包容情怀为世人解惑的志向。
通过与源玉法师聊有关周固寺恢复重建工作,渐渐了解到这座寺庙已经被现在包括少林寺在内的众多寺庙高僧寄予厚望,而我也因为这个机缘参与到周固寺定位工作中,把法师们的理想变为更易为众人理解的图形和语言,呈献给大家。
今年已经是源玉法师第三次参加中国企业家国学论坛,在论坛上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少林寺庆云法师做周固寺定位发布演讲。这是一个本应属于源玉法师的演讲展示,为了成就别人,源玉法师把这个面对众人的机会留给了庆云。
会议期间,我对源玉法师就周固寺恢复重建工作进行了专访,谈话中深刻了解了包括源玉法师在内的佛教高僧们如何发心提出周固寺恢复重建工作,如何在规划和理念中体现佛教禅农并重的思想,并给广大中原渴望清修的世人营造一个心灵归宿。
周固寺恢复重建的初衷:让更多人有机会参禅
周固寺是一个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寺庙,前身是祭奠“华宿”、“女娲”、“伏羲”的场所,当时称之为“华祖祀”,始建于西周初年,后来变成皇家祭祀场所,改名为“周古祀”。两汉时期,白马寺僧人到“周古祀”朝拜后,在“周古祀”旁边建了一座佛寺,取名叫“周古寺”。北周武帝建德六年,宇文氏灭北齐。周古寺僧人为自保,将寺名改写成了“周固寺”,取义“江山永固”。
历经世代沧桑变革,周固寺在朝代更迭中不停地在被毁坏、重建中挣扎,却始终屹立不倒,唯有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渐被世人所遗忘。这座地处中原腹地的千年古寺在1987年成为保护文物前已经破败不堪。由于机缘巧合源玉法师来到荥阳,替永信法师宣扬佛教精神,在中原郑州腹地看到一个陆地孤岛,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势结构,觉得这个岛非常适合清修,了解到周固寺的缘起后决议开展恢复工作。
谈到为何选择周固寺,源玉法师说,中原地区是佛教的根和魂,周固寺是孤岛形式,很原始,适合发展禅农并重的禅修道场,交通便利也适合来往人士进入禅修。现在很多寺庙都在收门票,虽然对国家税收有益,但会障碍慧根,让经济不太好的对佛法有需求的人无法进入寺院。鉴于此,五六位年轻法师一起发心,要打造一个符合祖宗家法的十方禅院。就是要把周固寺打造成中原福地,心灵家园,所有有志于礼佛参禅的人都可以免费来这里,来到这个让自己心灵放松、自在安心的家园。
定位和重建工作:续佛慧命
对于周固寺定位,除了要打造参禅者的心灵家园外,还要结合周固寺特有的区位特点和风水态势进行详细规划。源玉法师说,周固寺是在中原中心,中国讲五行金木水火土。中原是土文化,周固寺以土文化作为承载。天代表男,土代表女,大地承载和包容。因为他秉承着开放、透明的原则,设计的时候考虑简约、古朴、细腻,这也是女性的特征,因为只有女性能承载,能生发。只有女性的心安定,一个家庭安定,社会才会安定,一个国家会安定。尤其面对中国下一步向世界挺进,中华要强盛、走出去的时候,非常需要女性走到前台,但女性走到前台很多内心需要呵护涵养的时候就需要根和魂,周固寺就是要做这样的事情。因此周固寺特别适合女性、适合老人、小孩,他们到了岛上就到了他们自己的家。
法师指出,未来中国崛起、中华民族的强大是不可挡的,因此要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这个寺院面临的使命和责任是迎接世界各地来中国学习、参访的人们,尤其是女性。他经常想,将来世界妇女大会未必在北京开,可以到周固寺,让走向世界的女性,到周固寺了解中华文化,了解中国文化的根和魂,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去。
源玉法师谈话的语速很慢,过程中两眼放光,眼神直视前方。从他的表情中可以看出,这种理想已经深深根植在他的心中,这是一种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理想,是远远超越很多满足个人小我价值的理想,也因此他才能获得如此多方人士的认可,上至政府,下至开发商、公益人士乃至平民百姓都纷纷参与其中。目前,寺庙从整体的规划、资金的筹措都在逐步完善,僧团的配置已经非常完好,并且已经举行了几次国际性弘法活动,包括一些国际大使、夫人、文化界名人和企业家都曾经到周固寺禅修。
在法师看来,一个寺院、道场的恢复,尤其千年道场,必须要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去参与,不像一般的商业活动或者盖楼盘,需要师傅把每个人的善心、出发心聚集到一点,形成一种道场,这个道场承载所有人的福德、智慧,叫续佛慧命。有了这种初发心,才能邀到天下有缘人,践行利益苍生之事业。
千年古寺运营模式:农禅并重
既然是千年古寺,既然承载着众多佛家弟子在广大信众中弘扬禅宗佛法的初发心,一定要在运营模式上尝试创新,不能走当下很多寺院所谓的“禅商结合”的老路,因为他们没有山林、土地这些可供营生的手段,所以才会有法师提出农商并重,把商业理念引入到寺院, 但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佛家放开一切全心清修的原始印象。
源玉法师说他曾经到全中国各大寺庙参访、学习过,发现每个寺院都有自己的特殊使命,既然一个新道场的恢复想要面对未来,以未来五十年、五百年的发展或者学佛人的需要为发心,以前讲农禅并重,任何一个寺院的存在都是传承文化和理念,指引人一种方向,让人心里有一种坐标,这是根本作用。
针对上述理念周固寺规划中考虑把寺院跟农禅紧密结合,形成一种与未来养生、养老相结合的新模式。这种模式通俗的说就是自传、自制、自养,是祖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传承下来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它的独立性。只有独立了,才能把思想、正宗的本源传递出去,保持佛陀的本怀。据源玉法师描述,周固寺将来建成永远是开放的,永远不会涉及到门票、或者商业各个方面,让每一个有缘的人、靠近岛的人走上来感觉到自己是放松的,感觉他自己是自由的,这里是他的家。
在这些年轻法师心目中,他们所描述的这种生存模式能很好地解决现代寺庙资源不足的问题。如果说传统上在人们心目中僧人的职责就是念经,他们维持香火的手段就只能是化缘。而在现代人看来,一座寺庙正常运营其实更像企业经营,当然,寺庙的使命是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而不是盈利。但同样需要有适应寺庙本身发展的模式。
据源玉法师介绍,寺庙设计分三个圈层,内层是静谧禅修地,中层建设湖泊康疗溪谷游憩的休闲旅游区,外层是林地休闲、农禅养生区,将“禅文化”和农林、旅游业结合,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反哺寺庙,促进整个周固寺大生态环境和产业环境的进化。 佛教禅宗为旅游提供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双重优秀的旅游资源,旅游则促进禅理的传播与交流。佛教禅宗与旅游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社会发展速度很快,在快速的过程中很多人的心不得安宁,因为住楼房会障碍人的心胸,让人的心量不能敞开,所以周固寺关键的使命是让每个人走进来以后感到放松、释放,然后走出去,还可以再回来,是每个人心灵的加油站,是每个人的家,每个人都是主人。只有禅农结合的方式才能承载周固寺这种定位的本意。
采访很快就结束了,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我的思绪仿佛一直沉浸在一种对大师为世人营造的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的向往中,然而我们可以看到,能够吸引这些年轻法师乐此不疲,四处奔走的是佛教禅宗的那种高远的胸怀。我们知道学佛分成三步:自觉、觉他、觉醒圆满。想要达到觉醒圆满,首先要做到自觉和觉他。而作为普通人来到周固寺的最初目的多半是为了自觉,了解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清修与周遭人和事达成一致,形成一种天然的高度和谐;作为法师,恢复周固寺的目的是使人们自觉,做到了这点也就实现了觉他,积累这样的善缘,天长日久就会实现觉醒圆满。
仁德高僧的大众禅修情怀——专访源玉法师之周固寺重建
评论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