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市场经济,具体的生产过程,是通过用商品生产商品实现的,在具体的生产工艺和具体的生产组织条件下,不同商品生产之间存在着比较固定的配比关系,这种配比关系决定着生产一定量的某种商品,相应地需要与此相关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动力以及相应的劳动量的消耗,而这种消耗是确定的;同理,以该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另一种商品,那么在另一种商品生产量确定的情况下,消耗该商品的量也是确定的;总之,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同具体商品生产之间的配比关系必然是确定的。社会再生产循环得以正常进行,正是以这种配比关系为基础进行的,任何不以这种配比关系为基础的商品生产都是不可想象的,离开这种配比关系的生产行为,必然会使其产品的市场价格偏离正常的轨道,出现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价格偏离,使得社会财富出现通过商品交换的形式而形成异常的分配现象,即便这种分配是合法的、合乎道德的,但却是不合理和不公平的。离开这种配比关系研究经济学问题,必然会得出想当然地或荒谬的结论,使得经济学的研究脱离实际而步入误区。
在上一节所做的假设中,“在铁被完全消耗的情况下,与上例冶铁不增人,其他增人条件下的最大社会生产,所结余的小麦和猪之间的比例完全一致,可见各种产品相互之间生产配比确定的情况下,在充分就业时,必然导致一部分结余品,也就是说当其他各行业生产条件不变,当某行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的情况下,无论怎样,都不会出现完全生产平衡状态,都会引起不平衡的结余;反之当某行业劳动生产率降低的情况下,则会引起社会生产的萎缩,同样会引起不平衡的结余”。这种最大化社会生产就是社会财富的边际生产,虽然这种边际生产会导致不平衡的结余。
事实上,自商品经济出现以后,社会生产从来就没有存在过纯碎的完全的社会生产平衡状态,而社会边际生产也只是人们的一种假设,仅仅存在于理论之中,即便是再完美的计划生产,也不可能实现完全的社会再生产平衡和社会边际生产。在中国实行市场经济制度以来,虽然社会生产力出现了极大的发展,社会财富生产大大增加,即便在政府宏观调控政策非常有效的情况下,也没有出现过真正的社会再生产平衡状态。同时,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经济,也是始终处于不平衡状态之中,也从来没有实现过整个世界的边际生产。
社会再生产的不平衡状态是经常的和必然的,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讨论社会商品交换的价值平衡问题。而社会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也正是在这种价值平衡中确定和实现的。
毫无疑问,社会生产过程中,各种商品之间的交换关系是以各种商品生产或消耗的配比关系为基础来进行的,无论各种商品的价格差异如何,都不应破坏这种配比关系,而这种配比关系是以科技和具体生产工艺的发展和改进为基础的,它随着科技和具体生产工艺的发展和改进以及生产组织和管理的优化而发生着动态的变化。整个的财富生产也是受到这种配比关系的严格制约的。社会某种商品的生产量如达不到这种配比关系的需要量,那么它将引起下游商品的生产量不足,从而限制社会的财富生产;如果该种商品的生产量远超过相应的配比关系的需要量,并进而引起下游商品的生产量严重过剩,在引起该商品和下游商品因供过于求而价格下降的同时,也将伴随着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如果下游的延伸生产和最终消费不能有效扩大,那么这种增加的生产量则丝毫不能增加社会的财富量;反之,则会大大增加社会财富。
大卫·李嘉图说:“价值和财富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因为价值不取决于数量多寡,而取决于生产的困难和便利。……因为每一种商品的价值涨落都和它的生产的难易成正比,换句话说,就是和它的生产上所使用的劳动量成正比。”对于不同商品之间的相对价值,我基本赞成“每一种商品的价值涨落都和它的生产的难易成正比”,但是,我并不认可“换句话说,就是和它的生产上所使用的劳动量成正比”。事实上,李嘉图在“论地租”那一章中,就已经否定了谷物的价格“和它的生产上所使用的劳动量成正比”,而是和“不交纳地租的那一等土地上所耗费的劳动量成正比”。由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不同商品生产之间的配比关系,同时,不同商品生产之间也因为生产效率的差异而存在着确定的劳动量耗费配比关系,这种配比关系决定着无论是封建时代的自然经济状态,还是早期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状态或者是当代的市场经济状态,都存在着结构性的大量的过剩闲置劳动力,无论这种闲置劳动力是以失业工人的形式存在,还是以实际“就业”的形式存在,我们都不能否定劳动力实际和长期的过剩这一事实。在这种实际和长期的过剩劳动力社会状态,劳动量的消耗也就从来没有真正成为不同商品之间相互交换时的价格基础,而李嘉图也没有解决“劳动价值规律”与“生产价格规律”之间的矛盾。
毫无疑问,同种同品质的商品,其价值在同一市场中,是与其多寡成正比的。不同种不同质的商品,其相对价值是与其生产(或取得)的难易成正比的,而生产(或取得)的难易并不一定所耗费的劳动量的多寡成正比。
资源条件确定的情况下,在一个封闭的自循环市场中,无论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如何,都不应破坏不同商品生产之间应有的配比关系,在这种固定的配比关系没有发生动态变化之前,这个自循环的市场的社会财富就是相对稳定的(假设排除战争和天灾等突发事件),只有科技、生产工艺及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出现发展、改进或优化,从而引起这种配比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社会财富才会形成大量增加,社会生产力才会得以发展。同时,这种配比关系的变化还会限制和影响到不同商品之间的相对交换价值,它作为影响商品相对价格的一个动态的基准因素,是衡量商品价格是否与其价值相符的标尺。
臧东峰
二〇一二年一月二十八日二十二时三十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