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0日是西方传统的“父亲节”,父亲节虽然是舶来品,但近年来也日益受到国人的喜爱和推崇,原因在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一个家庭中,父亲常常扮演着“顶梁柱”的角色,承担着成家立业的双重使命,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职场的竞争压力日渐激烈,理财观念的导入,父亲如何理财成为人们几年来比较关注的热议话题之一,本文就不同年龄段父亲怎样成为“财父”做一简单探讨,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以期引起热爱和关注理财人士的关注,也算是献给即将到来的父亲节的献礼吧!
不同年龄段的父亲们因为工作和生活重心的差异,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财需求,下面笔者试图对不同年龄段财父的理财要点做一探析:
年轻父亲理财需“大小兼顾”
年轻父亲一般是指年龄在25岁至45岁这个年龄段的男人,处于家庭成长期,此年龄段的父亲面临的最大理财需求是子女教育费用、家庭医疗费用、自身养老费用的积累等。
此阶段的父亲理财有区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大约是25岁到35岁;后期大约是35岁至于45岁之间。年轻父亲理财前期一般参加工作不是太长,职业不是十分稳定,收入偏低,孩子处于从幼儿教育阶段到初中教育阶段,家庭的最大开支是子女教育费用、保健医疗费、自身职业发展支出费用等。鉴于该阶段的理财需求,建议此类父亲理财规划:
总的资产配置原则建议一般可将资本的30%投资于房产,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40%投资股票、外汇或期货;20%投资银行定期存款或债券及保险;10%是活期储蓄,以备家庭急用。
其一,购买保险应偏重于父母自身保障、孩子的教育保险等。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保障,所以在家庭成员保障计划的制定中,父亲首先需要考虑自身和配偶的风险保障的制定,根据自身职业、收入水平、家庭理财需求的多种因素进行考量,建议以购买消费性的意外险、重大疾病、住院医疗、定期寿险产品为主,在购买定期寿险产品中需要挑选具有可无条件续保的产品,在资金宽裕的情况下在考虑投资型保险产品;
孩子保险购买主要侧重于购买住院医疗、意外保险和教育保险产品,需要注意的是购买少儿保险由于目前少儿保险险种异常繁多,包括意外伤害、住院医疗、重大疾病给付、教育基金、养老、储蓄分红保险等,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及实际情况选择投保种类。总的一个原则一是“先近后远,先急后缓”,少儿期容易发生的风险应先投保,而离少儿较远的风险就后投保,例如养老险和投资险等。没必要一次性买全了,因为保险也是一种消费,它也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发生变化。二是需要选择具有保费豁免条款的少儿保险产品。一旦父亲无力缴纳保费或者英年早逝之后,不致于孩子保障中断,导致孩子风险裸露,使孩子缺乏应有的保障或者孩子辍学接受不到良好的后期教育。
其二,投资规划建议。投资规划的在遵循总的资产配置的原则下,理财前期严格遵循先易后难投资原则,对基金定投、黄金定投、债券型基金、平衡性基金、货币性基金重点关注,加强对投资知识不断学习和投资经验逐渐的逐步累积;待到理财后期逐步加大对股票、黄金、外汇、房地产的投入力度和操作频次;随着子女的自理能力增强,父母可以根据经验在投资方面适当进行创业,如进行风险投资等。
其三,未雨绸缪地为孩子教育基金集聚做好准备。
目前,教育的高学费已成为必然趋势,高涨的学费与物价在不断加重父母的经济负担,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工作、个性等各种因素,结婚时间在慢慢推迟,晚婚趋势更造成父母财务上的压力。有不少人荣升为父母时年龄已到35岁上下,子女上大学时,父母年纪都已超过50岁,等子女大学毕业时,自己也差不多该退休了。
因此,如果没有及早准备,做好财务规划,将来很可能会承受更大的财务压力,甚至可能影响子女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父母的退休计划也有可能会被迫延后。
就长期角度而言,我们建议通过定期定额投资基金作为子女教育经费的基础来源。与此同时,随着就业时间的拉长和收入的提高,每月可投资总金额也会随之提高,因此,适时提高每月扣款额度也是一个缩短投资期间、提高投资效率的方式,也可早日达到投资目标。
中年父亲理财“稳中求胜”
此阶段的父亲一般处于家庭的成熟期,年龄在45岁左右到退休前夕,处于家庭的成熟期,这期间,由于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经济状况都达到了最佳状态,加上子女开始独立,家庭负担逐渐减轻。因此,理财重点应侧重于扩大投资。而这一时期不宜过多选择风险投资。此外,还要存储一笔养老金,保险适合累积养老金和资产保全。将可投资资本的50%用于股票或同类基金;40%用于定期存款、债券及保险;10%用于活期储蓄。
中年父亲一般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理财境地,此年龄段的父亲,身处“上有老人要孝敬,下有子女要培养”阶段,社会竞争压力加剧,平时体力透支巨大。
其一可以考虑直接投保意外伤害保险。上了年纪容易因为摔倒等意外事件导致住院,含有骨折的意外保障是非常合适的一个产品。不少保险公司都有专门针对此推出的意外险种。这个年龄段的父亲保险需求除了意外、健康之外,还有理财的需求。投保健康险时,要考虑“有病治病,无病养老”的终身保障型险种,这类险种具有长期投资回报、可灵活支配的特点。
子女保险配置方面主要考虑选择交费3-5年、收益性高的分红产品,通过红利分配、复利滚利获得较高的收益。
其二,教育规划合理投资。
这一阶段子女的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猛增,子女教育投资是不可或缺的投资。对于理财已经取得成功、积累了一定财富的家庭来说,完全有能力支付,可继续发挥理财经验。而那些理财不顺利、仍未富裕起来的家庭,通常负担比较繁重,应把子女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作为理财重点,确保子女顺利完成学业。
此外,投资基金,可选择风险相对较小的配置型基金,养老金因期限较长,风险承受能力稍强,可在配置型基金之外搭配部分股票型基金。
老年父亲理财“稳健为王”
其一需要完善自身的保障规划。
部分老年父亲除有退休工资、社会保险之外,因为退休前没有任何购买任何商业保险,平常大的医疗开销和住院治疗之类开支主要靠社保报销之外,不足部分主要依靠平时的积蓄、成年子女进行补贴和资助,笔者建议此类父亲在保障方面基于减轻子女负担和转嫁人身风险方面的考虑,主要以购买性价比高的商业医疗险和意外险为主,其余商业险种由于受投保年龄的限制,已不适合购买。
其二学会享受生活,锻炼身体,保持身心健康就是最好的理财;还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工作,比如与自己兴趣相关的事情,这样既能增加收入,也能让生活更充实,有益于身心。
其三现阶段,出于老年人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在职收入的下降等因素的考虑,老年父亲理财投资思路是在坚持流动性、安全性、稳定性的前提下,适度注重投资的进取性。
宜将闲散资金的40%进行活期储蓄,以保证资金充足的流动性,以备不时之需;50%左右作为固定收益的投资,比如国债、定期存款等。但由于国债、定期存款等稳健性投资理财产品投资收益较低,有可能由于过分保守的投资策略会面临资产贬值带来的生活质量的下降,所以建议老年父亲适当关注信托类理财产品。银行存款和国债目前虽然依然是老年人理财主要的金融投资工具,但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成熟和不断发展,特别是面对今年通货膨胀预期的逐渐升温,稳健性的银行存款、国债和股票、基金、黄金等金融品种的投资收益相比落差日益显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以为,老年父亲可以在投资规划中适度配置信托类理财产品,信托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一般都介于6.5%-8%的区间,比国债和银行存款利息要高,而且信托理财把资金投资于政府基础设施、房地产、实体企业等,一般有超值土地、房产、股权抵押,第三方实力企业担保等风险控制措施,在投资过程中会监控、跟踪资金动向,最大程度规避投资风险,实现预期收益;信托高收益和稳定的特点,无疑成为一项比较适合的投资工具,投资者既无须担心缺乏知识带来的巨大风险,又可获取较高投资收益,避免退休金持续贬值,为晚年幸福生活提供保障;提醒老年父亲的是,在购买信托理财产品时,应尽量选择资金实力强、诚信度高、资产状况良好和历史业绩好的信托公司。值得一提的是,一般不建议老人做风险过大的投资,比如股票、房产、股票型基金等,但对于资金充足、风险承受能力较强者,可以考虑将闲置资金的10%进行股票、房产、股票型基金等风险类金融工具的配置,当然具有专业投资经验的老年父亲不在此限。
其四还要提前做好资产传承计划,拟定好遗嘱,经过公证后使其具有法律效力,这样可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最后尤为重要的一点是正确处理好金钱和亲情之间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金钱和亲情之间的关系是预防老年返贫、确保老年父亲生活质量下降的重中之重的一个环节。由于现在大部分老年父亲受中国传统观念的熏陶的影响,民间、街坊常有“父母的心在儿女上,儿女的心在石板上。”、“人心都是朝下长的。”等说法,舔犊之情观念可见一斑。于是乎儿女升学、买房、结婚,甚至出国深造、隔代赡养等大额支出都成为老年父亲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更有甚者由于现代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催生了一批“啃老族”,导致了老年父亲生活质量的下降,甚至成为高薪“穷人”,预防老年父亲陷入财务困境和老年返贫的唯一准则在于量力而行,象资助儿女买房、结婚大额支出等需要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量力而为,过分资助也会造成儿女的依赖性,不利于子女的成长和后续发展。
(工行网站特约 作者:李保华)
注:本信息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本文。
“财父”是怎样炼成的
评论
编辑推荐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