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菲漏油事件加剧在华外企担忧


  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在中国近海运营的一个油田发生的漏油事件,已引发人们担忧在华外企受到歧视,同时也突显出中国监管部门在污染问题上正变得更加严厉。

  作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中国有着雄心勃勃的海上油气计划,尤其是在拥有丰富天然气资源、但在开发条件上具有挑战性的南中国海。

  但是,在北方的渤海发生中国首起公开披露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漏油事件后,监管部门作出了严厉的回应。许多人相信,此举标志着中国进入对海上钻井作业收紧监管的新时代。

  过去20年来,外国集团与中海油(Cnooc)一起在开发海上资源方面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在此期间中海油逐渐掌握了相关技术,能够自主进行海上钻探。除康菲外,阿纳达科(Anadarko)、英国石油(BP)以及赫斯基能源(Husky Energy)都参与了中国的海上油气勘探。

  然而,今夏在康菲和中海油共同拥有、由康菲运营的蓬莱19-3油田发生的漏油事件,却突显出在华外企在已成为环保执法焦点的行业(如海上钻探)开展运营时所面临的风险。

  据康菲估计,从6月4日起,在一系列事故中,共有700桶石油和2500桶钻井泥浆泄漏进海洋。中国媒体报道称,海底继续发现新的渗漏点,有油污渗出。但康菲表示,自6月19日以来,泄漏进海洋的油量不足1桶,多数渗漏点已得到控制。

  在漏油事件发生后的几个月里,最初等了数周才公布漏油消息的中国监管部门,逐渐加大了针对康菲的批评,指责该公司“疏忽大意”,并称他们准备就漏油导致的环境退化提起诉讼。上周,中国监管部门下令蓬莱19-3油田7个钻井平台全部停产。

  分析师们表示,这个命令严厉得不同寻常,因为7个平台中只有两个平台报告发生漏油,而且这两个平台自7月份起已经停产。在康菲提交该油田的新开发计划、且该计划得到核准后,才能恢复开采作业。

  该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油田之一,占中海油产量的大约4%,康菲产量的3%。分析师们表示,如今该油田可能停产长达6个月——尽管监管部门并未明确给出任何时间表。中国是全球第五大原油生产国。

  “这样的少量漏油经常发生,而且大多从不报告,”一名因这个问题的敏感性而要求匿名的分析师表示。去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联合拥有的一家大连炼油厂发生重大漏油事故,共有数十万桶石油泄漏进海洋,但基本上没有任何处罚措施,没有报道称有公司因那次事故而受到处罚或起诉。

  在香港上市的中海油本周股价与上周五收盘价相比下跌12%。

  康菲表示,该公司已服从监管部门的命令,并针对降低油层压力的计划在周二启动了专家评估。该公司网站称,蓬莱19-3油田所有180口生产井均已停止作业。

  译者/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