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的三个1
作者:荣振环
有一天去北大接老婆,在她办公室小坐一会。
突然看到季羡林的一幅字。
老当存高远,心不外平常!
驱车回家路上,季老成了我们的话题。
做管理咨询的职业特性,我问老婆,季老的关键成功要素是什么?
老婆略加思考,回答:勤奋。
并用三个1作为这个结论的支撑点。
第一个1是指一句话:
季老说过:“我非常平凡,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我有优点的话,我只讲勤奋。”
简单点,如果有优点的话就是勤奋。勤奋成了季老所有优点的最关键要素。
第二个1是指一件事:
季羡林老先生生前住在北京三0一医院的那几年,已九十多岁的季老经历了心肌衰竭、左腿骨髓炎、心脏病,正是在这样的状况下,他写下了二十多万字的《病榻杂记》。
面对采访时,季老说,我的要求就是不停地工作,我一辈子没停过。我的生活习惯就是不停地工作,习惯。不写不行,好像没吃饭一样,第一需要。
当工作成为第一需要,他的工作也就可能被无数人所需要。
第三个1是指一个习惯:
古人曾用闻鸡起舞来形容勤奋吃苦的人,央视曾如是评价季老:人家是闻鸡起舞,季羡林是鸡闻他起舞。
所以,我认为:晨工(清晨工作)某种意义上就等于成功。老婆说。
1946年季羡林在德国待了十年后回国,立即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他创办了北京大学文学院东方语言文学系并担任系主任。当时,他只有35岁。从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去。清晨四点多,季羡林便起床写作,他家里的灯是北京大学亮得最早的一盏灯。
闻鸡起舞,活用“清晨时间”,成功也许会悄然而至!
这是什么逻辑?
下面我们重点谈谈这个早起习惯。
有许多成功人士都是奉行早起主义,也因为有效的活用清晨,这个尚未沾惹喧嚣的一小段时间,而得到了不少的好机会。
往远了说,曾国藩;
往国外说,有拿破仑。
往近了说有王永庆。他们都是“晨型人”
我们周遭的成功者,好多都是属于“闻鸡起舞型的人物”。
清晨的时间足以抵过夜晚两、三倍的时间,而事实上,恐怕没有比清晨这个时段更容易让精神集中、专注。
台湾有句俗谚:三日早,加一工!(三天早起工作,就相当于多做一天,多赚一天的钱了!)
所以,回想今年我见到的牛逼企业家,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晨型人”!
据说,韩国总统李明博每天都是四点起床。
我相信不是因为他当上总统后才每天四点起床,一定是他每天四点起床,才在后来当上总统的。当然,这不是说你每天四点起床就能当上总统。
但至少告诉你:早起一小时,人生大不同!
他们的成功之道,就是利用早晨时光,思索局势、规划未来……
所以,想成功,先从晨起开始!
每天早起一小时,一年就多出四十五个工作天,人生的另一种可能,就此展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你的未来,决战早晨!
听老婆谈及季老的三个1。相当于给我上了一课。
三个1是结构,一句话、一件事、一个习惯。论据翔实,都有生动的故事。我笑着和老婆讲,干脆你别教语言了,给MBA上课得了。
三个1就把季老的关键成功要素讲明白了。
也许,向我们这样视季老为偶像的晚辈会在某天说三句话,
1)如果我有优点的话就是勤奋;
2)如果每天让我干一件事,那就是工作;
3)我最好的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早起。
那时的我们,在分享这些话时,是个什么状态呢?
成不成功我不知道,幸福满足却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