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底,有三件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分别是公司成为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公司党委成立、举行“红歌会”。正是这三件看似与企业的具体业务和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联的事件,触发了我们对企业发展背后力量的思考:在“产品、品牌、市场、竞争、研发、生产、物流、财务、人才……”这些企业经营每天要面对的元素背后,是什么在支撑企业的持续成长?
有,生于无,结论是共同的价值观。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企业这个群体正是依靠这个无形的东西实现人员的的聚合。什么是价值观?她是企业和全体员工共同的信念,是引领企业前进的方向所在,是做人做事的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大家的认同最重要。
共同价值观的建立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创建。什么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首先是一种人文,受经营者及经营群体价值观的影响,当这种价值观高度一致时,就是一种有战斗力的文化。一个依法经营的企业,其企业文化无好坏之分。企业文化重在做、执行,重在让每一位员工能够感同身受,而不仅是挂在嘴上说。所以说,企业文化更强调内部员工的认同和感受。在“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评审会上,与会专家特别点评指出,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主旨突出;二是具有企业特色;三是实事求是。其中说的主旨就是指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诚信、责任、感恩。
如果把这次评审会当作一个结点,回过头来回顾和反思过去十余年的发展,有一种幡然醒悟之感——坚守诚信、担当责任、弘扬感恩,这些我们可能没有“主动进行专门总结和梳理”的原则和理念,却一直为我们所践行,成为我们不断取得成长的背后力量:创业初期坚持召回问题产品(导致年度亏损)、提出五种人不用是对诚信理念的践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设立企业内部“家基金”是对责任理念的践行;开展全员感恩培训、设立企业感恩节、感恩企业英雄是对感恩理念的践行。
但是,在早期规模小、人员少时,这种力量相对来说容易形成和发挥作用,而随着企业发展和人员数量不断提升,核心价值观的落地难度越来越大。这也是全球企业界共同的难题(很多企业做不大、做不长久,大多数兼并重组效果不理想)。无疑,问题的根源是价值观认同的挑战。反思我们,这个挑战业已成为当前企业发展最大的威胁:地域、系统、部门、年代、新老……这些企业发展不可回避的“特征”,正在向“共同的价值观”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击。
因此,如果把这次评审会当作一个新起点,接下来,我们必须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变和进阶。也就是说,我们要更主动、更科学、更高调地创建企业文化,要以常态行为去经营管理“企业的价值观”。为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打造产品、人才、价值观三条“流水线”,一流的产品的背后是一流的人才,一流人才的背后是一流的价值观,所有管理者必须明晰三者的关系。大家可称之为我们的科学发展观。
发展背后的力量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