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高税收?
最近,有媒体报道员工中秋福利需要征收“月饼税”引发网友热议。接着南京税务部门的“房产加名税”也同样受到热议,现在证实“房产加名税”属于地方税务政策,已经叫停。这两件事情是有区别的,“月饼税”说法并不确切,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这无可非议,并不能说是“月饼税”;而“房产加名税”就确实在“见缝插针”“只盯着工薪阶层的钱袋子”,因此很快就叫停了。
随后,美国《福布斯》杂志推出的榜单显示,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居全球第二,这也是继2009年中国内地首次排名第二位后,再次位列该名次。于是又看到许多专家解读以及一些网友的评论,这些评论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总觉得不够深入,欠全面。因为这个问题其实很复杂,要从多角度分析。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非常快;财富积累迅速;并形成收入差距的增大,这是大家都非常清楚的。这三个条件就是税收和国家财政迅速增加的原因。而且政府只有通过税收调节财富分配,即二次分配的概念就是通过税收调节分配。
如果中央财政手中没有这么多钱,那么中央转移支付的钱从什么地方来?从扶持农业到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投入,一个国家有许多事情是要靠税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二次分配。
中国税制是根据中国国情制定的,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是大头,税收高也直接说明资本积累快,税收就是起调节作用的。
个人所得税也是在调节分配的,现在的个人所税起征点3500元/月,对于三线城市是比较高了,对于一线城市并不高,但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的消费水平并不一样,这种做法也只是相对公平的。
重要的问题这种调节要有效,要有明显效果。有人认为政府转移力度还不够,这么大的财政收入,政府的支出过于阔绰,浪费的地方太多。这就是为啥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三公经费”,这个问题必然就成为热点,而且税收这和话题还热,因为这里还有腐败的问题参杂在其中。
西方债务危机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经济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相对小一些。这和无产阶级一个世纪的斗争有关,西方有些国家建立了民主社会主义,建立了福利社会,社会公平多了,但是当政府的税收不能满足这种制度,政府负债是必然的,如果经济一旦探底,政府负债在所难免。这些国家体制内的焦点也是在于削减税收,要求政府削减开支,减少税收,但是实体经济得不到有效的发展,那么债务危机其实很难摆脱。
现在中国并没有出现这个问题,但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不能忽视。如果说地方政府“只盯着工薪阶层的钱袋子”,其实都是债务惹的祸,何止是“房产加名税”,包括各种名目的乱收费都属以一个性质,“择校费”就是其中之一,二级公路收费也是这样的。说明地方正缺钱啊!地方政府缺钱这个问题很普遍,原因是地方政府大手大脚,都是让形象工程搞昏了头。
笔者观点,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说明中国的税收高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关键是要把税收用好,促进社会公平,并且在做一个节约型政府做出卓有成效的成绩——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所有开支降下来,支持二次分配,这样社会就会变得的更和谐,发展就会更协调。
二〇一一年九月三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