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在中关村从事卖场管理半年了。180天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还是刚上任时候的情形。当然,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并熟悉商家情况。和商家聊,和商家销售人员聊,和现场管理的下属们聊,和中关村的一些同行聊,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聊,慢慢发现,大家就自己知道了的聊到的具体商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这就给自己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面对近千家的商家,如果想做好卖场管理,我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商家这个群体?
自己有个习惯,心里有问题,就非常想找到答案。何况这是管理视角的问题,更要想清楚。卖场里转着想,走到了5层,看到了维修中心,不由得想起了3年站前台的情景,想到了那时候和商家天天打交道的情形,想到了那时候对商家的心态;下班了,坐公共汽车回家,经过上地,想起了过去曾服务过的汉王,想起了全国跑,做渠道管理的时候,和商家打交道的情形,他们也是打拼在全国各地的卖场里,他们也是卖场管理的对象,那时候也曾和他们一起与卖场打过交道,为了拿铺位,搞活动等等。
想着想着,手机响了,是爱人问几点到家,准备饭的事。应付了几句,发现车已经开到了上地城铁附近的站,因为更多人下了地铁往上挤呢。快下车了,自己使劲攥着手机,手机又想了,原以为是爱人又要问几点到家呢,因为刚才大概没说清楚。接听时发现是济南妹夫的电话,问了问牛牛情况,另外,北京有展览,最近要过来看看,打个招呼。不由地想起他也是商家,只是在家居市场租柜台做家装,想想这几年和妹妹两个人,从一开始给人打工,到自己干,拼着店干,到自己也有2个店,回家聊天说起卖场里的一些事情。。。。。。
挂了电话,自己也到站了。开门的是笑的很灿烂的牛牛,2岁的儿子个子够高,能自己给爸爸开门了。也意识到明天是周末,顺嘴问一句,明天想去哪里玩?自问自答式的,要不,十三陵水库。儿子扑到怀里。脑子里出现十三陵水库的情形,想到了十三陵水库旁边那个高尔夫球场,是一位退休大姐家的,她管卖场这么多年,商家口碑极好,退休前幸好也一起工作过几年,虽然已经不管卖场了,但还是听了她和大家说的很多,她做卖场管理的很多感人故事。。。。。。
面对近千家的商家,如果想做好卖场管理,我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商家这个群体?牛牛玩着,笑着,我想着,梳理着思路,自己原来已经有很多看卖场和商家的视角,从厂商角度,从渠道商角度,从自己在卖场里打交道的角度,从自己的妹夫做商家的角度,我已经知道够多了,面对商家的心态问题也就有了答案:
尊重每一位商家,像那位大姐一样,腿跑得勤点,多了解商家的酸甜苦辣,多传递一些卖场的关心与帮助。出现问题,对事不对人,严格执行规范同时兼顾商家问题性质了,100%执行规定原则是上限,具体灵活是下限,但要考虑到对上千商家一定要公平。热情服务卖场里多转多聊,对事不对人,公平公正透明管理,迎难而上不逃避,不和稀泥,杜绝吃拿卡要,密切商家和卖场的鱼水关系,严禁对商家趾高气扬,吆五喝六,有事说事,决不允许没事给商家找事,穿小鞋。引导商家诚信文明经商,培养更多商家与卖场的商情。。。。。。。
面对商家的心态清楚了,接下来又一个问题,与此相匹配,需要怎样一个的团队做执行?想着想着,牛牛不干了,大概耍得高兴,我没给关注,呵呵,该陪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