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简析ERP核心计划MRP的十大缺陷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745728.aspx
供应链库存专家:程晓华先生的不同意见如下:
“本人不敢苟同蔡颖老师的意见:
1. 产品BOM与制造BOM并非水火不相容,二者可以通用
2. BOM预设制造周期没有什么错,哲纯粹是为了MRP计算物料采购计划,并非用于实际生产;
3. 所谓产能计划在实际企业运作中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精确到什么分钟、节拍的,道理很简单 - 产能在一定时期之内是相对稳定的,而订单与需求则是随时变化的;
4. MPS本身就是一种预测,如此而已,除非是计划经济,否则,MPS永远是变动的,而且不得不变,因为你的订单与需求是随时变化的;
5. 蔡颖老师提到的其他几项问题,在理论是成立的,在实际工作中意义不是很大,尤其是与产能、工序有关的问题,无论是继续行业还是电子行业,很少有人用ERP去计算插单、急单的,道理很简单,不同的产品往往由于其属性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生产方式,如,部件采用MAKE TO STOCK,而终端组装则可能是MAKE TO ORDER 或者CONFIGURE TO ORDER,在实际排产方面并没有那么复杂,往往一个EXCEL表格可能反而容易的多。
6. APS是个好东西,但其目的与MRP不是一回事儿,个人认为不可以根MRP混为一谈。
7. MES可以与MRP配合使用,其目的本身就不同,谈不上什么取代不取代的问题。"
蔡颖:
因身体原因,住院一段时间,感到人生无常,没有及时与程老师交流。首先,非常感谢程老师的不同意见。在这里,我只是解释一下我的看法,与程老师商榷。欢迎业内专家指正.
1,如果BOM没有和工序联系,提前期是预估的,哪肯定是不准的,殊不知采购件是通过制造件的提前期一层一层展开的,所以,采购的到货日期肯定不准,导致库存积压或库存短缺。
2,具体设备产能的、模具、物料、人员的约束计算,无论是按日、班次、分钟计划非常重要,这影响到客户的精确交期。对插单、模拟调整是很多企业非常重要的。产能是和多个产品、交期、需求同时变化的。尤其是瓶颈产能,如有合理的排程顺序,产能是可以最有效利用的。
3,MPS是主生产排程(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应该是具体指导生产的,它应该受到产能、模具、物料、人员约束的可执行的主排程。但是。可惜的是,MPS确实是无约束的手工调整来应对变化,品种一多,再变化频繁,就力不从心了。如果MPS都是不可执行的计划排程,那么依据它的MRP就更不准了。
4,实际上,现在很多企业也意识到excel的缺陷,都在寻找APS系统来集成ERP系统,来应对复杂的频繁的变化。无论是MTS、MTO、CTO、ETO的制造策略还是采用推拉结合,都需要一个实用的计划工具,而MPS/MRP难以适应,不得不用EXCEL来代替,当然,excel也可以开发成近似APS系统,主要是否能满足APS的算法、模拟等功能。
5,AP/AS(Advance planning/Advance schedule)和MPS/MRP(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都是计划系统,只不过历史和技术原因,ERP的计划技术采用MPS/MRP技术,我认为ERP的计划技术应该是以APS技术取代MPS/MRP技术为主,由于企业基础原因保留MPS/MRP技术,对精益企业采用kanban拉式技术,也需要保留推拉结合技术。高级物料计划Advance planning就是取代传统的MRP。因为很多企业在接受订单时就要模拟物料计划约束与能力计划约束。
6,ERP的车间控制SFC功能较弱,现在很多企业将ERP的深入应用到车间,进行车间的精益改善与执行,打破车间黑匣子,车间工序的布局改善和现场的数据采集、车间可视化、车间的自动调度、人员的排班,工序质量跟踪等。这些只有MES功能才能实现。
7,同步物料计划与物料的精确的配送,来源于生产计划的节拍,这样,才能实现物料配送到使用点,物料配送可以精确到天、班次、小时。达到JIT,JIS同步顺序供货。才能加速库存的周转。
8,不过,MPS/MRP对于中长期生产预测和物料长期计划对企业帮助还是很大的。
总之,MES将取代SFC,APS将取代MRP,或者MRP本身进行改善,精益生产模式将取代传统的粗放的生产模式。回归制造业基本面,打造同步化供应链。
制造业基本面就是QCD质量、成本、速度。重点管理四大系统:
1、品质管系统
2、生产管理系统
3、工程管理系统
4、经营管理系统。
工程管理系统是设计开发和制造,是车间内的管理、品管也其内。工管与品管是一体两面,互为表里。工管是根基与结构,品管是精神与灵魂。在制造过程中,工管是设计开发。
生产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也就是物料和库存的管理。生产管理也是独立于工管之外的体系,而又离不开经营管理系统。经营管理系统是人事、财务等体系的管理,生产管理是主轴与根本,经营管理是润滑与激励。
同步化供应链的5个方面:
1, 市场销售同步化
2, 产品交付同步化
3, 外购零件同步化供货
4, 自制零件同步化供给
5, 产品节拍制造同步化
我觉得,无论什么理论与实践,都要以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主,现在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已经从成本,质量,品种,转向快速响应QR,快速响应是总体目标,同步化供应链是快速响应的具体实现,四大系统的有机协同及其先进的工具APS/MES/精益生产推拉结合的组合是同步化供应链有效支撑。
注:我只是从我经历的角度发表一面之词,再次感谢供应链专家程晓华先生的不同意见,也参考了两本书富士康真相与高效管理汽车供应链管理务实,也希望信息化业界同仁给与不同的意见,这关系到制造信息化的生产管理深入的问题。
回归制造业基本面;打造同步化供应链-兼与专家程晓华先生商榷MRP问题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