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深海潜水器蛟龙号,在太平洋(601099,股吧)首次载人深潜5000米,显示中国在这一领域已迈进世界先进行列。
对中国每一次在科技领域中有所创新,美国的舆论几乎都大表关注,例如《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的报道:“这本是美国过去所支配的领域,而现在中国在科技竞赛中又创下了最新的里程碑。”但其实美国早在1960年已有深海潜水器载人潜入全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超过11000米,但这艘潜水器之后已告退役。之后的数十年间,基于经济效益的关系,美国对深海探测资源的兴趣大减,美国海军本来拥有3艘深海潜水器,可沉降至6000米,但其中一艘退役后即因军费紧缩而目前只能维持两艘作业。
历史似乎一直都在自我重复,美国的深海探测如是,美国的太空探测亦如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即开始探测太空任务的美国太空梭计划,在7月8日最后一次升空后,已成为历史。华盛顿叫停太空梭,最大的原因就是白宫和国会在囊中羞涩的情况下,对继续拨款支持这项昂贵的计划意愿不高。
作家基廷在《外交政策》撰文指出,太空梭退役之后,美国今后的太空计划,还需要搭乘俄罗斯火箭的顺风车,不只颜面无存,而且还给予其他国家难得的机会后来居上。文章还引述太空总署NASA前署长格瑞芬在参议院作证的讲话:“中国将在我们重返月球之前,已可以送人踏足月球。”基廷说,当时还有人视此为危言耸听,但现在这几乎已是一个毋庸争辩的事实。科学家奥夫比指出:“我得承认,我这辈子能够看到人类踏足火星的愿望,已经死了心,就算有人最终踏足火星,我也不期望他们是美国太空总署的人,他们甚至不会说英语。”
美国是资本主义挂帅,一切讲究经济效益,不论是放弃发展深海潜水,抑或是结束太空梭计划,都与市场经济脱离不了关系,美国当局甚至还寄望私人企业和市场力量,来填补政府在这方面遗下的空缺。但也有人指出,国家的宏观发展,需要长远的规划,不能倚仗资本家短视的眼光。
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是否能够及时挽回美国的“沉沦”,值得大家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