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监管者频言“管不住”的底气何来?


周明华
豆角、茄子、白菜是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蔬菜。但这些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的一根豆角被“喂”11种农药,一根茄子一次性混打4种农药,刚喷过农药的蔬菜第二天就被一路“绿灯”摆上了餐桌时。记者近期追踪安徽部分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后发现,3个流通环节的农残检测竟一路“绿灯”。对此,有关部门回应称既“管不住”又“管不全”。( 8月24日《中国青年报》)
我不知道听到过多少次有关食品质量监管者的“管不住”的耍赖回应了。在火锅被曝添加多种“化学剂”时,有关监管者直接以“火锅分布较广,我们管不过来”;在山东潍坊等地,记者发现一些专销农村的假劣食品时,当地工商和质监部门的官员肩头往上一耸道:农村食品安全“管不过来”……这种直示其丑、厚颜无耻的说法之所以频见报端,不外乎还是这些吃着纳税人供俸的公仆,压根儿心里未真正将食品安全的事儿放在心坎上,总认为他们只要管了,至于管不管得好,管不管得住,那就怨不得他们。
实际上,我们的健全的、健康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根本就未形成,有些局部角落可以说存在非常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就拿北京、湖南等大城市来说,一些商家竟然敢借用印刷机械、有毒化学药剂等“道具”,涂改食品保质期,使其真假难辨,食品“永不过期”;小小一根豆角竟然被“喂”了多达11种农药,一根茄子一次性混打4种农药……试问,听闻“药缠身”后,这些东西谁还敢吃?谁还能吃?如此严重的食品安全监管缺位,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去“补位”,而竟然还有底气是以一句“管不住”来搪塞,将监管职责的“皮球”踢给市场。
在这种“管不过来”和“管不住”的监管缺位下,才有城市乡村的各大市场,有人违法、违规、任性、大胆地涂改食品保质期;才有“三无”食品、假冒名牌等“问题食品”大量专销到一些农村地区,肆无忌惮地伤害着这些懵懂的小孩,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才有十多种农药“喂”胖的蔬菜去占领着除了享受特供者的大多数中国百姓的餐桌。这般公开甩手不管,不知道这些食着纳税人丰厚俸禄的公仆,心里还有一丁点儿耻感没有?你们月月刷卡领薪时一点不觉脸红吗?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有的种种问题,实际上早就比比皆是。一些当为百姓餐桌安全竭力全天候、全过程守护的公仆,要么天天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吹20度以下的空调凉风;要么就是上班报个到,转身找个安静舒适的房间去切磋牌技去了。当被人问及缘何上班赌博时,他们往往还会像云南水利厅一直属单位领导那样,称 “上班聚众打牌是陪单位女同胞安全度过更年期”。可见,管不过来是假,不想管才是真。是到了该让这些严重失职的监管者移开“官屁股”的时候了。若继续让他们“站着茅坑不拉屎”,为之受伤的永远是中国百姓。